段妍: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机遇和优势

 

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显着标志。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必然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身处民族复兴全局与世界百年变局交织激荡的时空坐标系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猖獗,“文明冲突论”、“文明中心论”依然甚嚣尘上,加之一些地区冲突持续升级,导致我国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客观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从大势上看,尽管出现很多逆流和险滩,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国际格局发展态势依然对我们有利。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展现了超越西方现代化危机的文明探索,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争取了良好环境和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赋予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深厚历史底蕴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积淀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记忆、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底气所在。中华文明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而具有独特的文明特质,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展现出顽强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深深熔铸于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华文明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从古老的华夏部落到秦汉的大一统,从唐宋的文化繁荣到元明清的多元传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规范等文化瑰宝。例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构成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种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为根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展现了赓续中华文明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深层动因。比如儒家所倡导的仁爱、民本、大同等思想,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启迪;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蕴含着尊重自然规律、不任意妄为的大智慧,对当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遵循时代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现代诠释,对其形式进行创新发展和多样呈现,切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性、辩证性和发展性特征,使中华文明在发展中不断增添时代元素和现代内容,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新高度。新征程上,我们党精准把握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并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夯实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厚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把“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归根到底在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实现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那种离开精神文明进步的单一物质文明发展,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现实优势愈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更好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对人民形成思想引领、价值导向,从而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助力全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资本至上,追求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服务人民,密切了文艺与人民生活的血脉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建设方式上,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注重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应用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指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顺利前进。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添自信底气

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可以说,文化自信源自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和自豪,它既是文明源远流长的结果,也是文明得以持续繁荣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刻,提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底气。

从本质上讲,建设文化强国与新的文化使命是内在统一的过程,新的文化使命体现新的目标任务,只有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才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不断提振民族精神,这也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将坚定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体现了我们党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战略谋划;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展开部署;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理论创新观点;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我们党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指明了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再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繁荣兴盛的生动景象。现阶段,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显着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这些辉煌成就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文化条件和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生动实践,是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呈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崇高追求和世界情怀,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面向未来,伴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14亿多庞大人口的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作者:段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angye/18369.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4年12月6日 下午2:59
下一篇 2024年12月6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 今年首10月逾3600万旅客访港,政府工作组料明年上半年定推进热点

    政府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表示,要利用好香港丰富和独特的资源,做到“无处不旅游”,民建联颜汶羽在立法大会会质询中问到当局如何提供政策诱因,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高鲤鱼门吸引力。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指今年1月到10月共录得3,670万旅客人次访港,按年增加约37%,政府会以创新思维打造香港成为首选旅游目的地。 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11月已开首次会议…

    2024年12月11日
    2100
  • 邢曙光:康有为“升平世”宪法设计中的君主制度

      摘要:“升平世”宪法是康有为“三世”宪法理论中的应时设计,“君民共主”是这一设计的核心内容。探讨“君民共主”的涵义,须在立宪背景下将君主和民众两大主体置于康有为的具体宪法设计中来进行,这其中对君主制度的分析又别具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差十余年的《日本变政考》和《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比较可以发现,康有为“升平世”宪法中的君主制度保持了相对稳定性,相比专制君主…

    2024年12月6日
    2900
  • 为什么要给外国儿童捐款?

    为什么要给外国儿童捐款? 原创作者八方火线哥 中国红十字会和扶贫基金会,耗资3亿美元为缅甸100万儿童提供营养援助,同时还为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纳米比亚、蒙古等7个国家的小学生免费提供营养早餐和午餐,说这样可以提升国际影响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帮助这些国家实现零饥饿的目标 ,是一个大国的担当。 我想请这两个基金会的领导,能够回答一个问题:我国云贵川贫困山区…

    2024年8月28日
    15400
  • 361度,追赶安踏李宁仍吃力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灵灵  2023年以来,几乎所有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都进入了增速放缓的阶段。引人注意的是,过去一直被认为“掉队”的361度,却维持了高涨幅。今年上半年,361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关于“361度冲击百亿营收”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了。 01 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创新高 近日,361度发布2024年中期…

    2024年8月27日
    16300
  • 粉岭高球场覆核案,李家超:球场建屋属上届政府决定,初步评估对10年供应量不会有大影响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3日)行会前见记者,料将回应财赤及高球场环评核覆问题。 李家超表示,香港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在过好一星期,香港有两个好消息。 第一是在12月1日恢复深圳“一签多行”, 由原本适用于深圳每只居民扩展到持有居住证的非户籍居民合资格申请人超过1000万。 他称,衷心感谢中央一直关爱支持香港重视考虑提出的建议。,感激有关部委的积极研究加速…

    2024年12月3日
    4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