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雷: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应有之义;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逻辑使然。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必须要回答好教育公平这个人民广泛关切的问题,既要扩大教育供给,也要优化资源配置,还要促进成果共享,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上好学、上好课、上好网,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

普惠性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关键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这就要求提升教育的普惠性,推动教育资源供给、人才供给和服务供给充分配置、优质均衡,全面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体推进、均衡共享。

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先导,也是实现教育普惠的“最先一公里”。加快建立同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优质基础教育的机会。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深入探索制定分层分类、分步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实现义务教育资金安排、条件建设、师资配备均衡统一。持续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优化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结构,加快健全覆盖全面的特殊教育体系。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不断构建综合高中、特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协同育人的内涵式发展格局。

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才多样化发展需求、确保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着力构建高起点、高层次、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保障职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的升学就业机会。完善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制定中等、专科、本科职业教育标准,明确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使命。加快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结合国家战略急需和区域发展战略,遴选和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形成职普融通、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龙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迈入了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应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突出学科特色牵引,坚持“四个面向”,支持和引领不同类型高校深化学科内涵、形成学科优势,培育建设更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稳步推动高等教育扩容提质,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更好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科学化水平

可及性是教育公平的目标追求,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可感可及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化教育评价系统改革。教育评价是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纲领,不断激发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坚持正确教育政绩观,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破除以升学率为标准的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制定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分类评价,加快建立以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高校分类评价指导意见,引导各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一体推进教师和学生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把全面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根本导向,引导教师静心从教、敬业爱生,推动学生培根铸魂、尽展其才。

深化课堂教学管理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突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持续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健全面向不同学段的课程建设标准,构建教师、课程、教材一体化统筹建设机制,进一步精简课程门类、提升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空间。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分类构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标准课程的教学创新模式,继续完善课程学习过程化评价机制,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深化课后服务供给改革。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至为关键。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动形成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全面规范的良好教育生态。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制定非学科类培训行业规范,强化各类培训行为的常态运营监管。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构建适配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课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学习困难学生补习辅导与答疑的常态化机制,培育和支持建设一批学生特色社团或兴趣小组,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培养活动。

不断增强教育数字化供给能力

便捷性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应立足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变革的时代洪流,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推动教育数字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更好为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实施载体。

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29日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如何通过数字教育,打造跨时空、跨区域、跨单位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支撑。推动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协同发展,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统筹推进终身教育学习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和有序实施以资历框架为基础、学习成果认证为保障的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终身学习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社区学习中心网络,推动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机构等数字互联、开放共享,实现学习场景的泛在化、多元化、智能化。

构建教育资源系统集成平台。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抢占国家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先机,建强建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推动国家平台和地方平台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好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的平台功能,持续扩大平台用户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不断推动数字教育资源扩容提质,完善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于一体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格局,推动平台资源全学科覆盖、全专业辐射、全学段供给,更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对象的资源获取需求。

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平台。智慧校园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见效的基础实施载体。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新模式新业态。强化数字环境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积极搭建校本化的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大力推进课程、教材、教辅数字化,实现多校区“人—物—技术—环境”的高速互联。加大智慧示范应用,进一步打造数字治理体系、数字学习空间、数字资源平台、数字服务工具等示范场景,构建学生全量大数据中心,形成智慧化的学习支持环境、教学管理系统和质量保障体系。

(刘宇雷,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angye/20099.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下午7:28
下一篇 2024年12月14日 下午7:28

相关推荐

  • 黎智英案│黎智英指“揽炒巴”刘祖廸虽身在英国,仍对勇武派有重大影响力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与《苹果日报》三间相关公司涉串谋勾结外国势力案今踏入第99日审讯。黎智英继续自辩,三名法官李素兰、李运腾及杜丽冰就黎智英与“揽炒巴”刘祖廸的会面作出一系列提问,黎智英否认他曾要求住在英国伦敦、以测量师身份工作的“揽炒巴”刘祖廸可参加立法会议会选举。法官杜丽冰关注“揽炒巴”如何在英国组织勇武派,黎指“揽炒巴”虽然身在英国但仍对勇武派有重大影响…

    2024年11月29日
    13500
  • 中国援建柬埔寨海军基地启用,柬首相:向各国开放

    由中国援建升级的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昨日启用,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同日挂牌,两国将派员维持中心正常运转。柬首相洪玛奈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柬埔寨国防建设的大力支持,盼中国继续帮助提升柬军海岛防卫装备能力。云壤基地升级项目曾遭美国等国家反对,质疑基地将交由中国作军事用途。洪玛奈昨日重申中国援建不等于驻军,云壤基地将向各国开放。 ▲中国援建的云壤海军基地。法新…

    2025年4月6日
    2000
  • 打虎!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被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年3月27日
    2800
  • 刘奇:“再平衡”是农村改革再深化的关键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些年,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及“三农”领域内部诸多严重失衡问题逐步得以缓解,但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仍有2.39,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系统集成推进城乡、工农及乡村内部诸多方面的“再平衡”,是农村改革再深化的关键举措。 城乡资源要素…

    2024年12月26日
    10800
  • 杨勇:假设检验方法的实用主义思想基础 —— 以杜威为中心的讨论

      摘要:在社会学领域,假设检验方法与实用主义思想之间的关联未得到充分的讨论。从约翰·杜威的科学教育课程进入,可揭示出实用主义思想如何在人性论、知识论和生存论层面为假设检验方法提供理论支撑。杜威提出假设检验方法来反抗形式主义,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教育改革中,推广到了整个社会领域。他一方面将这一方法奠基在实用主义思想对于自然人性的复杂理解上,另一方面则是借由这一…

    2024年12月10日
    1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