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清朝国子监琉球官生诗歌中的中国意象

 

内容提要:清朝琉球官生来国子监学习,留下了大量吟咏中国的诗作。受中国诗歌影响,他们的作品呈现了关乎中国的各种意象(如驿路、京城、荷、梅、菊、柳、雁之类),这些意象归类为“燕行羁旅”、“天朝京华”和“托物言志”三类意象群,表达了琉球学子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入与亲近,也通过其中一些意象寄托其对故乡琉球国的思念。

关键词:清朝;国子监;琉球官生;诗歌;中国意象

 

一、引言

明清两朝与琉球建立了册封-朝贡为外在形式的宗藩关系,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中国接受琉球国选派部分留学生就读京城的中国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叫太学),由中国承担这些留学生(也叫琉球生、官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中国用了长达476年之久的时间共接纳琉球官生97人,其中明朝55人,清朝42人。明朝琉球官生没有留下任何汉语诗文,但是清朝有相对丰富的琉球官生诗文作品。本文以清朝琉球官生在华或归国后的部分汉语诗歌创作为例,讨论其诗歌中的中国意象。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开琉球官生入学大门,直至清同治七年(1868)结束,180年间,琉球国分九批42人来华,实际派往38人晋京入国子监学习(不含嘉庆十年被拒4人),除去因海难和病故于路途18人外,真正到监26人,学成归国者有20人。这些到监学习的琉球官生享受着中国官资学习的待遇,每批官生一般3-4人,学制3-4年,康雍乾时期官生为琉球久米“闽人三十六姓”子弟,以梁、蔡、郑三姓为主,嘉庆以后,每批官生中久米子弟和琉球士族子弟(主要有向、毛、马、东四姓)各占一半。

这些琉球官生在其中国教习(专门负责琉球官生学习的教师)指导下,接受了严格的汉语诗文写作训练。乾隆年间国子监教习潘相(1713-1790)为琉球官生郑孝德、蔡世昌、梁允治、金型4人制定的教规,要求他们:“逢三日”“逢八日”须作诗文:“逢三日,作诗一首,不拘古律。逢八日,作四六一篇或论序等类一篇”。这些一边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一边学习中国诗文做法的琉球官生,结业时基本上掌握了汉语诗歌的写作要领,不少人写出了虽显稚嫩但可圈可点的诗文作品。这些诗文作者,有的回到琉球任职后一般都要担当起负责教育琉球子弟的重任,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工作之余仍然会继续其汉诗创作(如阮维新、梁成楫、蔡文溥、毛世辉、东国兴、林世功),但多数作者存世之作,还是在中国京城国子监做官生(太学生)时写的,这些作品表达了他们在中国学习期间对中国的各种见闻、感受和抒怀,受中国诗歌影响,出现了关于中国的各种意象(如驿路、京城、荷、梅、菊、柳、雁之类)。他们的诗作,首先被自己的老师(国子监教习)看中,并入选由他们编辑的相关集子当中。

清代琉球官生创作情况一览表(略)

从存诗情况看,清代琉球官生有个人诗集者不多,只有蔡文溥(1671-1745)、毛世辉和东国兴三人有诗集存世。他们的诗作,有的被清朝册封使收入(如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收阮维新1首),有的被《皇清诗选》收入(如梁成楫、阮维新各1首),更多的是被琉球官生在监学习的中国教习收存,如乾隆朝国子监教习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收其4个琉球弟子25首。最着名的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教习孙衣言(1814—1894)为琉球官生向克秀、东国兴、阮宣诏和郑学楷4人的古今体习作辑录的《琉球诗录》295首,其次是同治八年教习徐干(生卒年不详)为最后一批来华官生林世功(1841—1880)、林世忠的习作辑录的近古体诗《琉球诗录》130首,孙衣言和徐干另为各自弟子辑录有贴体诗《琉球诗课》。

从存诗情况也可以见出,清代第1、4、8、9等四批入监琉球官生留下作品最多,第1批蔡文溥(1671—1745)成就较高,他的《四本堂诗文集》中相当多的诗作并非入监时作品,很多是他复来中国公务或回到琉球之后的作品,同一批来华的梁成楫和阮维新各余1首同题诗作《凤尾蕉》是他们太学毕业30年后送给册封使徐葆光的;第4批官生最出色的是郑孝德,其次是蔡世昌,他们留下的这些作品全部是留学北京时所作,同题诗《辛巳十一月十五日皇上恭迎皇太后自圆明园还宫恭庆万寿诏许陪臣xx等用本国衣冠随班接驾恭纪一首》、《二十四日承恩赏赐缎三匹貂四张恭纪》以及《游陶然亭(有序)》,显然是二人的老师潘相(经峰)布置的命题作业,而同期入监不久病故的两位琉球同学梁允治和金型所作的同题诗作《入学呈经峰(潘相)师》,也是潘相留下的作业;第8批官生的中国教习孙衣言辑录的4个琉球弟子作品集《琉球诗录》、第9批中国教习徐干辑录的2个琉球弟子作品集《琉球诗录(古今体诗)》和《琉球诗课(贴体诗)》全为官生们在国子监教习指导下完成的诗作,这也可以从他们的“同题”诗作中看得出来,这两批琉球官生的诗作水平各有千秋,第8批教习孙衣言4个弟子中最重年纪最小的东国兴,他的诗也选得最多(98首);第9批教习徐干4个弟子有3个病故,他最喜欢唯一学成归国的林世功,录其诗81首。

作为清朝宗藩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琉球官生来到中国之后,目睹中国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他们从琉球初入中国,所见宗主国政体、文化、习俗、语言的差异中,引发了他们太多的新异感和兴奋感,也潜伏了融入中国文化与生活环境时在心理上的一些不适应,因有前朝明代与琉球的宗藩关系作为铺垫,琉球官生来华前多多少少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相当的亲近感。在被选派到中国之前,他们(特别是华裔血统的久米籍学生)已经开始接受了一些中国文化的教育,有一定中国文化基础,而教育他们的老师,很多就是先于他们归国任职的官生,例如清代最后一批来华的官生林世功在琉球时,曾从早他一批来华留学并学成归来任职的官生阮宣诏、东国兴学习。来到中国以后,漫长的3-4年的官生生活,令其一方面忍受着愈益强烈的思乡之苦,一方面又在中国教习的指导下,在国子监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中耳濡目染宗主国的文明。他们在中国教习的帮助下,学习汉语,发奋读书,学习作“诗与四六及论、序、记”,学习之余,他们也会参加中国官方组织的一些活动(例如参加皇帝的元旦早朝、参加皇上或太后生日、参观官员的野猎等等),或外出嬉游、观光、踏青,或与同门学友、琉球或朝鲜朝贡使饮酒欢会,在学中有玩,在游中有学,日积月累,这一切渐渐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引发他们创作的取材范围和灵感之源。中国,慢慢走近他们的情感世界,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表现审美理想较为充分的审美意象,笔者将这些意象称为“中国意象”。

意象是中国传统文论中出现的一个审美范畴,具体是指“表意之象”。作为诗歌创作时的审美意象,中国对于琉球官生而言是一个不断滋生创作激情的吟咏对象,这个对象具体体现为多个富有中国文化特征意象群。它们包括(1)燕行羁旅意象;(2)天朝京华意象;(3)托物言志意象。下面就此三大意象群在琉球官生诗作中的呈现及其与中国文化对作者的影响,做一个简单梳理。

二、燕行羁旅意象

康熙朝重新启动琉球对中国官方性质的留学之后,琉球官生分批次登陆中国,沿着琉球贡使和官生所走的传统晋京驿道,一路艰辛,历时数月抵达北京。在当时交通不是十分便利的时代,问学中国是一个艰难之旅。琉球官生从离岸去国到登陆福建,再沿清时官驿一路北上,最后抵达京城,往往需要用去数月之旅。一些人(如康熙六十一年和嘉庆七年的全部官生)尚未着陆,即殁于海难;一些人(如雍正二年琉球官生蔡宏训、同治八年官生毛启祥)因不适中国水土和气候,加之旅程疲惫奔波、患病而死于求学路上。多数官生克服了重重困难与不适,最终抵达了北京。北京,旧时也叫燕京。琉球官生从福州出发,沿着与琉球朝贡使一样的官道进京,这个行程也可以叫做是“燕行”。燕行之路上,琉球官生沿途用新异的眼光看到与家乡不一样的风景、见到不一样的人和事,新鲜感与漂泊感油然而生,复杂的心绪和感受令他们不吐不快。这些诗有的应是凭着在琉球时的汉语诗歌基础的即时书写,有的应该是到了北京进入太学之后,在中国教习的指导下,经过汉语习得和诗词训练之后所作。不论如何作出,此类作品呈现了燕行羁旅意象,亦可称其为驿路意象。

琉球官生来华的前期诗作,均以驿路作为创作题材。福州是其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他们在福州逗留的琉球人国宾馆叫“柔远驿”,进入“柔远驿”,就意味着启动北上求学、奔波于道的人生旅程。琉球官生吟咏福州柔远驿的诗歌有不少。清朝第一批官生蔡文溥(1671-1745)有多首诗歌写福州柔远驿,清代琉球官生和朝贡使习惯将其称作“江楼”(闽江边上驿楼),蔡文溥也习惯如此称呼,如其《上巳同诸友集饮江楼》:“几年北阙苦淹留,诏许辞官到驿楼”,北大钱志熙先生评点此诗时说:“这应该是他从国子监留学之后的事情。当时给予蔡氏等三名琉球官生以州同的资格,这正是蔡氏称诏许辞官的原因”“诗中屡次提到的驿楼,即柔远驿,在福州闽县河口一带。是当时清政府设立的接待琉球使节与留学生的机构。……柔远驿中好像还设有留学生的学馆。蔡文溥在馆中居住,应该是不只有一次,而任接贡存留通事时,滞留时间最长。”蔡文溥另有多首诗歌以“江楼”(柔远驿)为咏怀对象,如《暮春有感》:“江楼客子叹年华,海燕横飞掠浅沙”,《江楼新晴》:“客楼初霁望郊原,树色苍苍锁石门”,《驿楼坐雨》:“客中对雨又经秋,古驿凄其独上楼”,诗人通过福州驿楼的描述,抒发了深切的羁旅情怀。根据诗歌的场景分析,这些关于柔远驿的诗作,多为蔡文溥再度来华所作;“柔远驿”在琉球官生中的知名度非常高,他们的作品(包括他们在监学习的习作)经常以柔远驿为写作对象。道光年间,随孙衣言学习的琉球官生也有一些诗作写福州的柔远驿,如阮宣诏(1811—?)《自“柔远驿”起程至洪山桥宿》、向克秀《“柔远驿”留别故人》都是类似作品。

从福州柔远驿出发,琉球官生开始了更加漫长的燕行旅程。不同的官生,对路过或夜宿的不同驿站所在地域景象有着不同的观感,他们在入学前、入学后以及再次来华都有不少关于他们走过的晋京的各地官驿的不同抒怀之作。从这些作品中,大体可以梳理出官生停泊的官驿路线,也可以从中窥见这些琉球官生初来中国时的那种兴奋感和新鲜感。下面依据琉球官生一路北上先后走过的驿路站点及其相关抒怀作品,做一个简单梳理。

1.凤山桥:郑学楷《凤山桥夜泊》,向克秀《凤山桥闻笛》,东国兴《凤山桥到水口》;

2.水口驿:阮宣诏《宿水口驿》,东国兴《宿水口驿》、《水口到黄田驿》;

3.黄田驿:东国兴《水口到黄田驿》、《黄田驿到清风岭》;

4.清风岭:东国兴《黄田驿到清风岭》;

5.建阳、武夷山:林世忠《建阳道中》、《题武夷画卷》;

6.小竿岭、大竿岭:向克秀《过小竿岭》,东国兴《大竿岭逢雨》;

7.仙霞岭:蔡文溥《初春过仙霞岭》、东国兴《度仙霞关》;

8.清州:向克秀《自清州到衢州府》;

9.衢州、龙游:东国兴《衢州至龙游》;

10.兰溪:阮宣诏《夜泊兰溪》,郑学楷《夜泊兰溪》,东国兴《舟泊兰溪》;

11.严州:阮宣诏《过七里濑》,郑学楷《自严州至桐庐,江流山闲,四望幽绝,即景赋诗》、《过严子陵钓台》,向克秀《过严子陵钓台》,东国兴《自严州至桐庐,江流山闲,四望幽绝,即景赋诗》(二首);

12.桐庐:郑学楷《自严州至桐庐,江流山闲,四望幽绝,即景赋诗》、《过严子陵钓台》,东国兴《自严州至桐庐,江流山闲,四望幽绝,即景赋诗》(二首);

13.富阳:东国兴《富阳泊舟》;

14.钱塘江:阮宣诏《夜泊钱塘》,郑学楷《泊钱塘江》,向克秀《舟自钱塘望六和塔》,东国兴《舟泊钱塘江》,林世忠《过钱塘江有感》;

15.杭州:阮宣诏《杭州欲游西湖不果》,向克秀《杭州欲游西湖不果》;

16.石门:东国兴《杭州至石门》、《石门放舟雨夜泊嘉兴》;

17.嘉兴:东国兴《嘉兴杂感》;

18.金山:阮宣诏《江中望金山》,郑学楷《江中望金山》,林世功《金山寺》;

19.苏州:郑学楷《胥门吊古》、《枫桥夜泊》,向克秀《胥门吊古》、《上巳苏州泊舟》,林世功《姑苏台》;

20.丹阳:向克秀《丹阳吊孙权墓》,林世忠《丹阳舟夕》;

21.京口、北固山:阮宣诏《京口怀古》,郑学楷《京口怀古》,向克秀《京口怀古》,东国兴《京口怀古》,林志忠《京口舟中》、《夜泊北固山》;

22.扬子江:东国兴《渡扬子江》;

23.扬州:向克秀《自扬州至邵伯驿》;

24.邵伯驿:东国兴《召伯湖步月》;

25.露筋祠:郑学楷《湖中望露筋祠》,向克秀《露筋祠》,林世功《露筋祠》;

26.王家营:阮宣诏《至王家营舍舟而车》,东国兴《至王家营舍舟而车》;

27.高邮:林世忠《溪上晚晴》;

28.洪泽湖:郑学楷《洪泽湖》,东国兴《望洪泽湖》;

29.宿迁:郑学楷《宿迁县项王故里》,向克秀《宿迁项王故里》,林世忠《次宿迁》;

30.徐州:林世功《燕子楼》、《歌风台》;

31.红花埠:向克秀《至红花埠》;

32.黄河:郑学楷《黄河》,向克秀《渡黄河》;

33.灵宝:林世功《函谷关》;

34.景县(河北衡水):向克秀《董仲舒故里》(夏按:根据孙衣言和徐干书中诗歌所排列的顺序,以下河北境内的地点,均放在来京以后的诗歌作品中,笔者疑为非驿路作品,而是官生入监学习期间,就近在河北旅行所作。)

35.邯郸:林世功《铜雀台》;

36.定兴:阮宣诏《黄金台》,郑学楷《黄金台》;

37.易水:阮宣诏《易水吊荆卿》,郑学楷《易水吊荆卿》,林世忠《易水怀古》

38.长辛店(北京丰台)、郑学楷《长新店早发》;

39.卢沟桥:林世功《卢沟晓月》;

40.蓟门:林世功《蓟门烟树》

由上可见,琉球官生北上路线基本一致,其诗歌写作有这样一些规律(1)闽浙苏等省的诗歌偏多,进入河南河北后诗歌较少;(2)第8批官生燕行诗歌数量最大,将清代琉球官生燕行诗歌推到了顶点,第9批其次,第1批只有蔡文溥一首,第4批缺;(3)第8批官生同题燕行诗歌多(如《宿水口驿》《夜泊兰溪》《过严子陵钓台》《自严州至桐庐,江流山闲,四望幽绝,即景赋诗》《江中望金山》《胥门吊古》《京口怀古》《至王家营舍舟而车》《宿迁项王故里》),可能与同行官生互相影响或同题唱和有关,更可能与其进入太学以后,在教习孙衣言等人的指导下,给出诗歌命题后的诗歌训练,如果是这种情况,多数燕行诗歌应为该批琉球官生燕行回忆之作;(4)驿道书写以借景抒情、历史呈现等内容为主,从诗歌数量上看,官生写江南驿路的诗歌偏多,他们多半选择春后沿风光绮丽的临水驿路北上,而这个时候的江南春早,万物生发,使其对中国充满了新鲜感,容易吸引琉球学子眼目,江南驿路作品多借景抒情;离开江南,夜宿驿站多了,但官生诗歌越写越少,相比南方,晚春景色相对凋敝而萧条,也与其来华后连月间疲于奔波,审美疲劳,新鲜感褪去有关;反倒是北方历史的沉雄,更能引发这些琉球官生的感慨,所以在其燕行后期的诗作中,我们看到了他们许多咏怀历史的诗作。例如阮宣诏的燕行诗歌多写于江南。

夜泊钱塘

阮宣诏

江天寒欲晓,渔火灭还明。

浦口烟相隔,遥林听鸟鸣。

类似这种记述行迹,感时状物,亲近自然的作品在琉球官生在南方的羁旅书写中比比皆是,它们像极了中国古代的山水图或水墨画悬置在读者的眼前。这首诗中的“江天”“渔火”“浦口”“遥林”,正是琉球官生晓起沿着京杭大运河乘舟北上时所看到的江南图景,抒发了日夜兼程中的琉球士子对中国南方水乡的喜爱。

相比之下,北方驿路上的诗歌多怀古吊往之作,与北方作为历史文化中心相对应。如郑学楷《宿迁县项王故里》、向克秀《宿迁项王故里》《董仲舒故里》、林世忠《易水怀古》都是这样的作品。

三、天朝京华意象

琉球官生不远万里来京学习,同期3~4人,北京一呆就是3~4年,因留学制度规定以及交通不便,其间无法回国省亲,所以北京成为其乡国之外呆的最久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承受着乡思之苦和环境不适,见识了许多与琉球完全不同的自然地域风貌和政治文化景观。他们在北京长时间的生活、学习,与北京师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北京真正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的主要作品写于北京,其中孙衣言和徐干辑录的《琉球诗录》、《琉球诗课》,涉及道光、同治前后两批官生共6人的主要作品,是琉球留学生诗歌的集大成。北京是他们诗歌主要的取材范围和吟咏对象,他们笔下的北京有各种各样的名称。首先他们常常用“长安”指代“北京”,表明唐诗和其他汉唐典籍对他们的影响,“料得故人回首望,长安相见是明年”(阮宣诏《送太史孙蕖田先生(铿鸣)告假归温州》),“万里飞鸟速,瞬息长安来”(阮宣诏《寄呈家兄》),“北去长安远,归程万里余”(郑学楷《寄姊夫王兆杜》),“一片长安月,徘徊照驿楼”(向克秀《月夜书怀》),“客舍长安岁月深,萋萋芳草怅离襟”(林世功《春日书怀》)等等,诗歌以长安涉指北京,是明清琉球官生创作中习惯的做法。

不过,这些有幸受到清朝“荣恩”的琉球官生,对生活了三四年的北京城,还是带着许多恭敬、神圣、敬仰的心怀,于是在称名使用上流露出溢美、颂扬、圣化的各种特别表达。除了“长安”外,他们诗中还有三类特别称名。第一类是“京”字名,如“帝京”(郑孝德《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诗》:“万国车书拱帝京”),“玉京”(如阮宣诏《送贡使归国》:“四牡皇华仰玉京”),“神京”(向克秀《拟元旦早朝》:“朝天万国到神京”,林世功《入学述怀》:“梯航万里谒神京”),“燕京”(郑孝德《承久米府王成绩蔡玉台寄问赋此答之》:“万里燕京学步趋”),“京师”(林世功《京师得家书》),“京华”(林世功《月夜登陶然亭怀堂兄世弼》:“球阳离京华”,林世忠《七月十五夜看月忆家人》:“不信京华月,宵来转可怜”),“京畿”(林世功《送贡使向大人文光宗大人世爵归国五排一章》:“万里到京畿”);第二类是“燕”字名,如“燕山”(郑孝德《秋日偕蔡汝显游悯忠寺》:“燕山九月秋”,郑学楷《寄家兄》:“东风吹开燕山花”),“幽燕”(林世功《寄怀舍兄子常舍弟子衡》:“万里游幽燕”);第三类是“蓟”字名,如“蓟门”(林世功《西山积雪》:“一山蓟门西”,《蓟门烟雨》),“蓟北”(郑学楷《送助教黄海华先生(文琛)拣发湖南同知》:“湘南蓟北隔天陲”,东国兴《秋怀》:“笛里新愁蓟北来”)。琉球官生诗里特称北京的词除以上几类外,还有“天都”“帝畿”“畿封”“帝城”“平津”“凤城”“帝州”,不一而足。

琉球官生在北京一呆三四年,他们笔下的北京书写,寄托着他们留学期间太多的观感和情愫,他们写下的关于北京的汉诗,占据了其诗歌的绝大多数;其诗歌中的北京意象,是他们的中国书写中最常见的意象,举其要有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

太学求学

清承明制,琉球隔期派遣官生来京入国子监(太学)学习中国文化和典章制度,中国方面配给官生学馆(敬一亭)、教习、书本,甚至学费、衣物,官生们在诗文写作训练中,记述了他们在国子监的学习生活,是典型的琉球留学生文学。有的表达对老师的恭敬和谢意。如乾隆二十五年入学并病故于国子监的琉球官生梁允治和金型的同题诗《入学呈经峰师》(经峰,系其中国教习潘相的字),他们的同学郑孝德也有诗歌赠老师及其家人:

入学呈经峰师

梁允治

奇文诏许共窥探,万里从游意兴酣。

海外长瞻星聚北,帷前真喜派分南。

藏书有库常兼四,淑世余肱巳折三。

遥听同门原济济,春风春雨楚山岚。

入学呈经峰师

金 型

丝纶特降海门东,王命从游国学中。

圣域乘时霑化雨,贤关到处坐春风。

鲸钟远响开屯否,石鼓奇文发困蒙。

独愧浅才多未达,不知何日奏微功。

赠潘二仲焜

郑孝德

久闻芳讯望云霓,此日才欣接骏蹄。

宝树频怀三楚北,琪花惊拂六堂西。

风吹马帐同温暖,雪满程门共品题。

海国人欢随骥尾,相期文学步昌黎。

有的诗歌表达了对西学于中国的美好期待:

冬夜书怀

郑孝德

寒冬冷月照书帷,夜半拥炉有所思。

学步常忧中道废,潜修宁愿外人知。

心从静后能忘我,文到神来自得师。

倾覆须先防未满,悔尤每自小瑕疵。

入学述怀

林世功

一统车书际盛平,梯航万里谒神京。

高依日月叨培植,近傍宫墙荷化成。

习礼才惭吴季子,观光名厕鲁诸生。

天恩深厚何时报,愿借南山祝圣明。

有的表达了在太学学习的某些心得,比如道光年间的琉球官生阮宣诏、郑学楷和向克秀均以《大学石鼓》为题,记述他们学习了韩愈《石鼓歌》以后的体会,下引阮宣诏诗为例。

大学石鼓

阮宣诏

桧柏森森数仞墙,嵳峩十鼓有辉光。

奇书已变苍娲体,至宝常留孔氏堂。

皇佑迹存余杵臼,昌黎功大在文章。

殊勋更继周宣作,奎藻煌煌日月长。

有的诗歌记述了朝廷赏赐衣物的事件:“文绮辉煌流瑞霭,丰貂灿烂映璆琳。捧将归国悬堂上,光拂柴门价万金。”(郑孝德《二十四日承恩赏赐缎三匹貂四张恭纪》,他的同期入监同学蔡世昌也有同题作,均言受赏缎、貂之事),“皇仁衣被本无疆,授服还欣自上方,叠雪轻罗披皎洁,含风细葛总清凉,裁经玉尺身偏称,薄拟蝉纱暑不妨,他日凤洲回棹后,犹应什袭仰辉煌。”(阮宣诏《恩赏夏衣恭纪》),给琉球学生赏赐衣物之事,郑孝德、蔡世昌的国子监老师(教习)潘相在其《琉球入学见闻录》中有介绍:“夏季,各给硬纱袍挂、罗衫中衣各一件”“夏季,给原布袍、布衫中衣各一件,雨阴凉帽各一顶。”

有的感慨学习期间光阴飞逝:“惭余六馆沾槐露,记载婆娑一字无;依旧海畔旧头颅,别后空余面有须。”(郑孝德《承久米府王成绩蔡玉台寄问赋此答之》)“摊书细对梧桐月,隐几常通雨笛声;此日楼台多逸兴,谁家砧杵送离情。”(郑孝德《赋得秋色正清华》,此处显然化用陆游《秋思》:“砧杵敲残深巷月,并梧摇落故园秋”)

这些琉球官生除了读书,也会忙中偷闲,将正当盛年的他们寄情于风花雪月。

中秋太学西舍赏月

东国兴

他乡瞬息又中秋,携酒同为客里游。

皎洁独怜圆满侯,婵娟几照古今愁。

沧溟家隔九千里,玉宇光寒十二楼。

不识谁人横铁笛,却吹离恨到皇州。

官生们在国子监学习机会,吟风弄月,赏花听雨,此类诗歌非常多,兹不再引述。

(二)

京畿揽胜

琉球官生在太学深墙内读书,但是青春是关不住的。每逢闲暇,他们会走出宫苑到户外去饱览天朝京师的胜迹。每次出游,或多或少都会激发起他们的文化情愫和人生感慨,并用诗歌表达他们内心的触动和观感。

1.陶然亭。此为清时名亭,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亭名取自白居易“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是来京文人墨客必游之胜地。乾隆朝琉球官生郑孝德、蔡世昌二人曾受“堂师”之邀往观陶然亭,心情大好,归来二人各自写下一首七律,例见蔡世昌诗:

游陶然亭(有序)

蔡世昌

岁在辛巳,节近重阳函晖先生,邀吾师及颙齐先生,携予两人,南游陶然亭,兹亭也,贤士大夫之所以游目骋怀者,是日天朗气清,金风徐来,倚栏纵目,真可乐也,饫聆明训之余,忘其固陋,赋诗一章,以志胜游。

高台一上思悠悠,且喜黄花插满头。碧水晴光摇草树,名山画景拥城楼。

一时诗酒同清赏,百代风流纪胜游。况有雄谈惊四座,更教远客豁双眸。[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八册,第453页。]

之后来京读书的琉球官生,也常常以陶然亭作为旅行胜地,但诗中更多的是思乡怀人的忧郁情调。

月夜登陶然亭怀堂兄世弼

林世功

夜静凉风生,月皎寒山碧。

寒山不见人,何以永兹夕。

时上陶然亭,相思球阳客。

球阳离京华,欲往川途隔。

玉露下青兰,幽花聊可摘。

无因远寄君,草虫鸣唧唧。

[ 徐干《琉球诗录》,《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第887-888页。]

2.什刹海。清代北京着名消夏之所,燕京胜景之一。分前海、后海和西海(即积水潭)三个水域。据说什刹海周边有十个佛寺,故名什刹海。琉球官生笔下的什刹海各具风采。阮宣诏、东国兴和林世功都写过以什刹海为题的诗作,此处仅引东国兴的诗歌。

早春雪后游十剎海

东国兴

莺声忽忽报新晴,曲径林塘一带明。

蹴雪行人冰上去,故园春水绿波生。

柳未青青杏未红,苍茫残雪照城东。

晚来寂寂林间路,归鸟数声春树中。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148页。]

3.净业湖。北京什刹海之西海(即今之“积水潭”),因在净业寺北岸,因名净业湖。阮宣诏的《雨后净业湖即景》、郑学楷《净业湖观荷花》和东国兴《净业湖北楼观荷花》均是佳作,此处以郑学楷诗为例。

净业湖观荷花

郑学楷

一碧湖光冷似秋,荷花绰约绕江楼。

倚栏人立垂杨外,无数闲鸥自在游。

露碎波心隐钓舟,湖光树色共沈浮。

芙蕖不似天涯客,叶叶花花各并头。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62页。]

4.西山。即北京西边的香山,又叫翠微山。琉球官生喜欢来此游览,留下多首关于西山的诗作。这些诗,很多时候以纯写景为主。阮宣诏和郑学楷有同题诗《雨后望西山》;东国兴有三首诗写西山,一是《望西山》,二是《望西山积雪》,三是《寄向大筠秀才》,这些诗歌常将西山称为“翠微”,琉球官生热衷于写西山,或是教习布置的同题作业,或是几位同学相约的同题之作。林世功也有诗歌以西山积雪为吟咏对象。下面比较雨中和雪里完全不同的西山景象:

雨中望西山

阮宣诏

微雨昨夜过,西山朝已晴。

一夕添黛色,千嶂忽眼明。

云雾尽开散,画图森浓青。

纵横挂瀑布,远近疑泉声。

薰风郊外至,满目凉气生。

相看残霞落,翠微留余清。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20页。]

西山积雪

林世功

天地气严凝,出门行人少。

扑面朔风来,晴雪万家晓。

霞飞碧落间,日出扶桑表。

世界画图明,回头从远眺。

一山蓟门西,积素何缥缈。

岭冻不流云,千里绝飞鸟。

何当登山顶,一望卅六岛。

[ 徐干《琉球诗录》,《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第892-893页。]

第一首是雨后西山,豁然开朗,情因景生,心旷神怡,二首是雪中西山,突出了雪中西山的“冷”与“静”,东国兴在这“冷静”中,落脚到“思高人”,林世功则落脚到思故乡——琉球三十六岛,林世功的国子监教习、诗歌辑录者徐干,特在这首底下加注语:“下国属岛有三十六”。所以,西山的冬夏景致不一,登山者的心境也有差异。

(5)京城寺院。琉球官生写有踏访北京寺院的多首诗作。琉球官生诗歌中的北京寺庙主要有万寿寺、护国寺和拈花寺。其中阮宣诏和东国兴各有一首《雨后游万寿寺》,均以写景为主,表达了雨后赏景的自由自在与空灵感,只有阮诗结句“此境羡寂寞,坐久尘缘空”,方了悟到一丝禅意。万寿寺在北京海淀区,慈禧来往颐和园,会选择在此礼佛。

雨后游万寿寺

阮宣诏

寥寥雨未止,连绵见朝虹。

晴天云气薄,道路交和风。

乘闲寻名剎,一径趋花宫。

楼殿接远近,梵音通西东。

方池漾碧水,中庭垂花丛。

鸣鸟亦自得,歌唤千林中。

妙香来佛地,霁景垂苍穹。

此境羡寂寞,坐久尘缘空。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35页。]

另有两座寺院也被琉球官生写到。一个是拈花寺,在今西城区的大石桥;一个是护国寺,俗称西寺,也在今西城区。

游拈花寺

东国兴

净土萧萧似入山,凉风高树绿回环,

老僧不似天涯客,禅榻茶烟相对闲。

禅房幽处绝尘譁,曲径相通修竹斜,

开士那知春可惜,窗前落尽海棠花。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164-165页。]

晚入护国寺

林世忠

寻山不厌深,逶迤悦情性。

冷冷松下风,已度招提磬。

磵户寂无人,闲花落幽径。

山鸟下禅扉,落日群峰暝。

老僧道机闲,有动无非静。

妙梵留青天,夜久疏钟定。

[ 徐干《琉球诗录》,《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第930页。]

(三)

京城年节

琉球官生自进京日起,连续3-4年不能回琉球,在京期间,他们完整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完整地体验了中国的节日情趣与魅力。一些重要的中国节日都写进了琉球官生的诗作中。节日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举家团聚的日子,而对琉球学子而言,却是去国远游、思乡怀人的日子,所以京城年节方面的诗作,隐隐约约透露着琉球官生的或浓或淡的乡愁。

1.寒食。按中国民俗规定,寒食在清明前两日。近代以来,寒食节式微,与清明并为一节,但从琉球诗人涉指北京寒食节的诗歌可见,至少在清末,中国人仍然是过寒食的。向克秀《寒食》写到:“百六逢佳节,家家说禁烟”说的就是寒食节“禁烟”的习惯。

2.清明。郑学楷《桃花》一诗引述的清明,正是农历二月桃花盛开的时节,令赏花者心情舒畅,诗意迸发:“二月长安物侯新,桃绯婀娜见天真,花朝已过清明近,无那轻抛客里春。”[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61-62页。]

3.上巳。中国民间又叫“三月三”,正是“花笑莺啼春色妍”(东国兴《上巳》)的美好时节。上巳在清明之后,故林世功有句:“清明连上巳”(《上巳同葛兄子章作》)。对于去国日久的琉球官生而言,春光明媚的北京,反而触动了他们缱绻的乡愁。于是才有“醒忆家乡恨不堪”(向克秀《上巳》)“故国风光入梦悠”(东国兴《上巳志忆》)“与君同去国,远道羡归鸿”(林世功)之类怀乡之慨。

4.端午。仅见东国兴一首。

端午怀所知

东国兴

步出城南门,车马何洋洋。

所思不可见,焉得心不伤。

回车驾言游,沽酒复倾觞。

百觞又千觞,旅思何可忘。

仰天起慷慨,遥见云鸟翔。

挥手招飞鸟,愿言诉离肠。

飞飞去不顾,但见云色黄。

高风吹飘飘,哀笛闻茫茫。

出愁人亦愁,忽焉泪沾裳。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179-180页。]

5.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涉星河”(郑学楷《七夕》),但对于客居蓟北、无法还家的琉球官生而言,却只能留在京城学馆忍受相思之憾了。

6.中元。也叫“七月十五”“七月半”,民间俗称“鬼节”,很多地方利用这一天祭祀家族祖先,而“为客又三年”(林世功《七月十五夜看月忆家人》)琉球的官生,只能对月思乡了。

7.中秋。对于琉球官生而言,“沧溟家隔九千里”(东国兴),数年读书不归,只能是“天边为客”,对月成单,才会有“最怜三载客,孤馆益乡愁”(向克秀《中秋》)的无限浩叹。我们注意到,琉球官生入监读书期间所做诗歌,经常使用“月亮”这个意象。如阮宣诏《月下书怀》(东国兴也有同题诗作)《秋月》,郑学楷除《中秋赏月》外有《月夜》《月夜抒怀》(向克秀也有同题诗作),向克秀有《中秋》、东国兴有《中秋太学西舍赏月》,林世功有《腊月十五望月》《卢沟晓月》等等。在中国,月圆象征团聚,月缺象征分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水调歌头》),受到中国诗歌中频繁使用月亮意象的影响,琉球官生也常常在诗歌中借月抒怀,特别是在中秋,他们的吟月诗将身在京华,思念故国的感伤推到了极致。

中 秋

向克秀

昔月如今月,清辉万里秋。

风吹云叶薄,光射露华稠。

翘首峰烟冷,横空雁影流。

最怜三载客,孤馆益乡愁。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97页。]

8.重阳。这是中国登高望远的节日,而对在京客旅的琉球官生而言,这却是一个登高望乡、愁绪满怀的日子。所以在他们的诗歌当中,我们看到“却望故园千岭隔,更思兄弟独徘徊”这样的句子:

重阳

向克秀

他乡复遇重阳节,携酒同登百尺台。

日晚远山浮返照,风寒落木拂轻杯。

添愁处处狂歌起,举首萧萧旅雁回,

却望故园千岭隔,更思兄弟独徘徊。

[ 孙衣言《琉球诗录》,《传世汉文琉球文献辑稿》(第一辑)第二十三册,第105页。]

9.腊八。北方节日,北京城着名的传统节日。

腊月八日即事

林世功

负笈频年寄蓟门,不堪此日最销魂。

狂歌几处欣佳节,知己何人共绿樽。

异地岁华流水逝,满天风雪远山昏。

安能今夜同兄弟,粥奉高堂笑语温。

[ 徐干《琉球诗录》,《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第920-921页。]

四、托物言志意象

琉球官生来华学习,受到中国文化多年的影响,难免沾染了许多中国文人的气质,吟诗作对也习惯以中国文人诗作中常见的意象来表达胸臆。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荷。在中国诗中,荷是文人清高自爱的象征,为琉球官生所喜用。

芙 蓉

蔡世昌

芙蓉不与众芳同,蝉蜕淤泥出水中,

玉柄凌波标洁白,赩幢洩渚弄轻红。

全无雕餙擎朝露,独绽皱纹映午风,

小立银塘频驻目,天然净植郁珑璁。

这首诗可谓得中国文化深意,作品通过芙蓉(荷)的凌波独立、出淤不染、“天然净植”个性的渲染,表达了文人士子的清高自洁和卓尔不群,与中国诗人咏荷心态无异。琉球文人十分热衷于咏荷,直接以荷为吟咏对象的诗作有:阮宣诏《采莲曲》《湖亭纳凉》、郑学楷《净业湖观荷花》《寄泮宫诸友》、向克秀《采莲曲》、东国兴《咏秋荷》《净业湖北楼观荷花》、林世功《荷钱》《池上有怀》、林世忠《纳凉词》等。

2.梅。岁寒三友(竹松梅)之一,是体现中国传统文人气节和傲骨的意象,为多数文人所喜用,琉球文人一应采纳入诗。如郑学楷《泊钱塘江》《喜雪》、向克秀《怀故园梅花》(东国兴有同题诗作)、东国兴《水口到黄田驿》、林世功《梅花吟寄孙冠俊岁晚作》。

3.菊。在中国旧诗中,菊是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琉球官生也拿来自况。咏菊的诗句有郑孝德《成均望家书》:“秋深冷露繁,篱菊夸逸色”,《游陶然亭》:“菊近重阳香满地,风清佳日酒盈瓯”,同日与郑孝德同游的官生蔡世昌同题诗《游陶然亭》也述及菊花:“高台一上思悠悠,且喜黄花插满头”,阮宣诏《重阳即事》:“佳节重阳今又别,无聊独对菊花杯”,《初冬感怀寄表兄郑国宝》:“篱边叠残菊,庭前发古梅”。直接以菊作诗题的,也有多首,如郑学楷和向克秀同题的《残菊》、林世忠的《咏菊》《供菊》《菊影》。

4.柳。唐诗中柳是送别意象,涉及到唐人折柳相送民俗,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舍青青柳色新”句最为着名,琉球官生远离家乡,离亲别友,到了北京以后与中国师友、琉球及朝鲜朝贡使常有交集,但也不得不分离。柳(有时也包括杨)成为他们诗作中表达离情的最重要的意象之一,此类诗数量庞大,有的直接以柳为题,如阮宣诏《柳枝词》、郑学楷《新柳》《柳枝词》、东国兴《新柳》《折杨柳词》、林世功《种柳》、林世忠《衰柳》等等。尽管很多诗题无柳,但字里行间常常以“柳”抒发难以割舍的别离之情:“柳密相看万余里,月明谁忆一征蓬”(东国兴《寄泮水同好》),“惆怅离人垂柳外,鸭炉香冷独徘徊”(向克秀《闻笛》),“蝉鸣柳岸声何急,鸿落芦洲去不回”(郑学楷《新秋书感》)类似以柳呈别情的诗作,在琉球官生遗墨中俯拾皆是。

5.雁。雁是做客天涯的迁徙者的羁旅意象,与琉球官生客居身份对应,令他们喜欢不已。在他们的诗歌当中,有时雁与鸿并用(如阮宣诏《寄呈郑夫子(安贞)毛夫子(克进)》:“春风吹淡荡,鸿雁已归回”,林世忠《七月十五夜看月忆家人》:“鸿雁时将下,音书昨已传”),表示鸿雁传书、书信往来;有时雁也与燕通用(东国兴《新燕》:“寸心说与帘前燕,海阔云深望故乡”)。以雁入诗是琉球常见做法,仅以雁入诗题的作品就有不少。如阮宣诏《闻雁》、郑学楷《见雁》、向克秀两首《闻雁》,林世功《闻雁》,据笔者保守统计,清代琉球诗人诗歌中出现雁字的诗作,近至50首,兹不一一。

 

夏敏,集美大学教授,出版有《明清中国与琉球文学关系考》等。

本文发表在《东亚汉诗论丛》(第一辑),表格、注释及参考文献略,引用请以纸质刊本为准。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angye/20277.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4年12月15日 上午9:50
下一篇 2024年12月15日 上午9:51

相关推荐

  • 每日热门:坚持人民至上 守好防汛关键期

    坚持人民至上 守好防汛关键期今天被大家的关注度非常高,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rmltwz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该事情的所有相关内容,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当前防汛形势严峻复杂,一些地方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强调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巡查排险,落实落…

    2024年11月21日
    4600
  • 陈美宝:绿色港口及燃料加注工作落后新加坡,当局将迎难而上做好有关工作

    中央政府《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航空枢纽及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以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表示,认同邻近地区包括新加坡,就发展绿色港口及燃料加注的工作较香港早,但她强调香港“有心不怕迟”,当局会迎难而上做好有关工作。 陈美宝今日(19日)出席由民建联举办有关打造香港绿色航运及航空中心的圆桌会议,她提及施政报告指要打造香港为绿色…

    2024年12月20日
    900
  • 冯契:王充:唯物主义的“莫为”说反对“或使”说

    王充(27—100年)​,宇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出身低微,曾到京师受业太学。当过几年小县吏,晚年弃官在家,勤奋着述,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论衡》对先秦的道家、法家、墨家等都有所批判和吸取;对于已被定于一尊的儒家,大胆地指出了其代表人物孔孟的错误,同时也吸收了儒家“仁政”​“德治”的主张。但是,​《论衡》的根本宗旨,是批判汉代的儒家谶纬…

    2024年12月18日
    1300
  • 美团,隐于745万骑手身后

    骑手困境不止“最后一公里”。美团需要探索缓解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新熵 原创 作者丨江蓠  编辑丨九犁 最近,徐峥主演的电影《逆行人生》热播,主角饰演的外卖员将这一职业的生存现状搬至台前。然而,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具戏剧性。 8月12日,有网友爆料称,在杭州一小区,一个美团外卖骑手在午高峰时段送餐过程中试图越过绿化带,但不慎将护栏踩歪。随后…

    2024年8月27日
    17100
  • 相亲、恋爱都能带薪放假!这家深圳房产中介成“别人家公司”,还豪派8000万奖金

    房地产行业寒冬下,深圳最大的房产中介机构却在逆势加薪。 8月20日,乐有家董事长林凤辉向全体员工发布“家书”,宣布进行员工薪酬福利改革,将集团平台费从15%下调至5%。 平台费,即每一笔成交单中按比例扣除的公司运营成本。中介行业整体的平台费水平在15%-20%之间。 林凤辉还宣布分级设置城市运营支持费,在提升平台灵活运营度的同时,提高员工收入。 “城市运营支…

    2024年8月26日
    14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