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加大经济改革力度,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需要加大经济改革力度,用发展和改革的确定性对冲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畅通的产权制度;三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使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四是增强动力激发活力的宏观经济治理;五是与人民群众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六是激励创新,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七是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融相通,全面开放。

关键词: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市场建设;产权制度;依法治国;新质生产力

 

杨伟民,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在2024年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的演讲整理,由中国银行研究院刘佩忠整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需要办好自己的事,用国内发展和改革的确定性来对冲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作了相关政策部署,有关部门也正在陆续出台具体措施。在加强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大经济改革力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增量的政策和改革措施的落地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短期回升和长期向好。未来,无论是从目标导向,即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从问题导向,即促进当前经济回升,都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改革。

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当前需要解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过的三大问题: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一是要加快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加快商品要素市场建设的同时,还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和数据市场。二是减少政府干预。政府要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领域切实负起责任,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消费者行为的干预,减少对商品和要素市场价格的干预,减少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减少对投资项目的审批等。三是要科学有效地监管。市场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已经明显加强。政府是监管的主体,也是推动发展的主体,要把握好监管与发展的平衡。在当前新情况下,要按照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抓监管更要抓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畅通的产权制度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前提是有清楚、明晰、可交易的商品和要素产权。当年,我国在实行了承包制改革后才出现了农产品市场。如果无法辨明交易产品到底是集体劳动的成果还是个人劳动的成果,那么就不可能有市场。承包制之所以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一方面是因为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促进了市场的形成,使得按劳分配制度能够真正实现。当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建立技术和数据的市场,更要加快完善技术和数据的产权制度,使市场能在配置技术、数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权,并保护所有权派生的各类权利,例如,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等。对国有经济而言,要完善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对集体经济而言,要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即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产权制度改革;对民营经济而言,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产权保护和对企业家精神的保护。

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使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原则之一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两个重要保障,即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表明市场经济和法治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必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加快改革。

就当下中国经济而言,信心胜过黄金,增强信心既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更要全面地推进法治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10月8日,李强总理提出要坚决治理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同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治理“三乱”根本在于坚持依法,包括强化对政府干预民营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法治化监督。

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的宏观经济治理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有些可以通过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力度予以应对,但是有些是无能为力的。例如,某些领域和某些地方存在“一刀切”“单打一”“层层加码”“合成谬误”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始终强调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把握好时、度、效等。2023年以来,我国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的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由此可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也是一项亟待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的改革领域。

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一是要坚持市场原则。我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市场机制具备解决一些市场问题的能力。当市场出现一点问题时,可以让市场自我修复、自我调节。有些问题要急,有些事情要缓。二是要把握好多目标平衡。在治理目标上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环保、安全、防风险等目标之间的平衡,在治理方式上要把握好时、度、效,防止方向相左以及用力不均、顾此失彼。三是完善分解落实机制。重视每一项目标、每一项工作,并不是就要设立一套指标再层层分解,有些指标不宜通过层层分解的方式来落实。四是科学精准地问责。任何工作都要抓落实,要实行工作责任制。但抓落实、责任制不等于问责,因为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精准地责任到人。

五、与人民群众充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就是不断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扩大居民消费。居民收入及其所决定的居民消费也会反作用于增长,居民消费的持续扩大是决定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需求侧的引擎。

一是要更新观念。需求与供给的同步扩大才是发展的完整内涵,发展不等同于扩大投资、扩大生产。要转变扩大内需就是扩大投资的观念,切实落实中央已经确定的以扩大消费为着力点的基本方向,扩大内需政策要更多面向扩大居民消费。二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近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在下降,居民人均消费率在下降,居民消费难以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动力。因此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三是要努力扩大就业。居民收入的背后是就业,而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体,必须更加积极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收入、就业、增长、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四是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2023年,我国城乡收入之差是2.4倍,而城乡财产性收入之差是10倍,要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有关改革措施。五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20年来,我国的国内总供给一直大于国内总需求,但相当一部分消费品,包括生活性服务业依靠大量进口。因此需要积极倡导支持消费品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消费品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

六、激励创新,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提高职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分享机制。中央有关文件也提出,要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我国新修订的《专利法》规定了国家鼓励对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的收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未来需要对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国有企业的存量职务科技成果进行确权,让发明人依法享有部分股权、期权,将更多沉睡在保险柜中的发明专利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推动这项改革还需要加快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消除改革过程中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

七、同国际通行规则相融相通全面开放

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都离不开扩大对外开放。当前国际环境复杂,我国扩大开放的国际环境并不是很友好,但是不能因此裹足不前,要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学会扩大开放的本领,在矛盾挑战增多的环境中提升扩大开放的能力。一是要着力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融相通。二是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开放。三是积极主动地营造有利于扩大开放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国际金融》,2024年第12期,第3-5页。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angye/24668.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4年12月29日 上午9:52
下一篇 2024年12月29日 上午9:52

相关推荐

  • 中国企业家哈佛中国论坛谈创新,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发表开幕演讲

    第二十八届哈佛中国论坛本月5日在哈佛大学隆重开幕,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等多位中国企业家在开幕仪式中发表演讲。作为海外学生组织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中国高峰会,本届论坛汇聚澳洲前总理陆克文、希腊前总理齐普拉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奥伦斯等全球政、商、学界顶尖领袖,围绕国际关系、经济商业、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展开深度对话。 ▲冷友斌董事长在演讲中…

    2025年4月8日
    1700
  • 首设服务机器人专区!第137届广交会一期亮点纷呈抢先看

    4月15日,随着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在广州琶洲开幕,一场汇聚全球目光的贸易盛宴正式拉开帷幕。 4月14日,记者探营广交会了解到,第一期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突出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展览总面积达52万平方米,而且特别增设了服务机器人专区,集中展示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前沿科技成果。此外,首次开启的“食在广州嘉年华”,也将为全球客商带来一场集美食、音乐与文化于一体…

    2025年4月15日
    900
  • 香港“爱心食肆 赏你惠食”活动或扩至早餐和下午茶

    香港新闻网2月3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3日在社交专页表示,“爱心食肆、赏你惠食”活动正式展开,会密切留意计划的成效,再考虑是否及如何扩展,例如将计划扩展至早餐和下午茶等其他时段。 社会福利署早前经全港214间津助长者中心,向独居长者、双老住户和隐蔽长者派发共5万套饮食优惠劵。每套五张的优惠劵来自五间饮食集团(大快活、大家乐、太兴、美心和麦当劳),…

    2025年2月4日
    7200
  • 《哪吒》票房破42亿,胡锡进:国产动画主导市场

    春节期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多间剧院开放千人场影厅,截至发稿前票房已破42亿人民币,预料将达68亿,创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表示,《哪吒2》标志着一个转捩点:从此中国的动画片市场将走向由国产动画片主导的新阶段。 ▲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破38亿人民币。 九派新闻报道,多间剧院开放千人场影厅。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的1号厅可…

    2025年2月4日
    9900
  • 农历新年 | 港珠澳大桥口岸单日出入境客流超15万人次,刷新纪录

    蛇年春节期间,非遗体验、迎春花市、巡游街演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广东地区年味十足,吸引大量港澳居民“北上”迎新春。“一桥连三地”港珠澳大桥持续迎来跨境出行高峰。据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统计,1月28日(除夕)至1月31日(年初三)期间,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超过45.4万人次,车流超过6.9万辆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分别增加22%和32%。 其中,1月…

    2025年2月1日
    7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