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明 张颖娜: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及经验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对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中国共产党在接力探索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有力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深入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道路,凝结升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回顾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的百余年探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两个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伟大斗争、坚持守正创新等主要经验形成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伟大梦想迎来光明前景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接力探索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回顾中国式现代化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展现中国现代化进程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揭示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掌握历史主动、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以不可逆转之势攀登至新的历史高度。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接力探索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艰辛探索并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现代化探索缺乏根本社会条件之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带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以立足中国国情开辟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道路为自身现代化理论的出发点,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在同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等现实运动的深度融合中逐渐萌芽并证成自身,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消灭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强大阻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力地昭示了中国在现代化大潮中从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回应。这为改变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开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征程创造了根本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遏制孤立和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独立,为我们党牢牢掌握探索现代化的自主权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探索现代化道路、固守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属性奠定了基础。我们党在寻找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历经艰辛,在反思苏联现代化道路后,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重要成果。党的八大也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良好开端,反映了我们党结合中国实际自主探索现代化的独创精神和实践自觉,但由于我们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和具体国情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因而我们党对于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过程中,尽管经历严重曲折,但总体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是显着的。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广泛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中极大地调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从单一的工业化逐步转向以“四个现代化”为特征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坚强后盾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面对中华民族能否从站起来跨越到富起来的重大历史关头,需要解放思想继续探索与拓展符合中国具体实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其尽快富裕起来。在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科学研判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之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孕育了我们党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也是以更加宏阔的世界眼光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脉搏和契机的敏锐把握。在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的重要论断,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163。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走自己的道路”,是在现代化建设领域的逻辑外显和实践拓展,既坚守正道又勇于创新,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环节,密切结合新的实际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强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注重“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163。在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历程中,我们党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和在该理论指导下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最宝贵的财富。在主动融入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和实际。比如,形成了正确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认清解决一切有关现代化根本问题的基本依据。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科学界定,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反复督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有步骤地开展各方面体制改革,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正是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所处环境的复杂变化和现实问题的实践解决要求中国式的现代化随时随地都要以现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在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严重曲折面前,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严峻考验下捍卫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确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并在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的背景下前瞻性地思考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系统地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要关系。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在立足中国现代化新的实践基础上抓住机遇,深化了对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开拓创新的认识,成功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新世纪。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实践中,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确证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继续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且强调要实现以人为本且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快速发展中与增加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相结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立场,也为解决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等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解决之道。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以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体论和方法论作出了理论回应和实践推进,统筹推进“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确定了一系列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战略策略,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不断递嬗演进,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探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整体推进,中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并勇毅前行,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注重内涵式发展,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起来的重要动力,经由“两个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提供了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了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党在中国现代化探索中始终坚持中国道路,从“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探索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取得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独立走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实干精神,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是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中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上创造了熠熠生辉的文明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5]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进行了先行探索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接力探索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6]。中国共产党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继承既有理论观念和思想观点的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经过现代化建设实践检验呈现出强国伟力,这充分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7]

(二)有力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8]面对风云诡谲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以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形成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领导优势,保持了锲而不舍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战略定力。其一,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清晰可行的战略安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和奋斗目标随着中国具体实际的发展而循序渐进,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解决温饱、实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这是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接续奋斗的重要成就,为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其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完善的战略部署。战略的关键在于实施,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串联式”发展模式,而中国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并联式”叠加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取得了战略主攻方向的重点突破,又获得了战略总体布局的整体推进,在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相协调的前提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其三,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坚实有力的战略支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否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直接决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支撑能否在强而未强之际面对重大考验和风险。在接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四梁八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其中,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决定顶层、覆盖全域、指导全局,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支撑坚实可靠的定盘星和主心骨。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优先和突出位置,使中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相互支撑,共同夯实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巍峨大厦的坚固根基。

(三)深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极不平凡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用极快的速度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发展势头强劲又稳健,中华民族以繁荣昌盛的崭新气象迈进不可阻挡的复兴进程。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扎根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际,通过一系列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奇迹,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中国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一万美元,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总体效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中国现代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通过推出一系列同中国现代化发展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举措,出台一系列协调现代化发展重大关系的战略策略,战胜一系列阻滞中国式现代化迈进新征程的艰难险阻,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攻克了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求索现代化历程中长期悬置的发展难题,顺应人民愿望办成了许多过去为之长期不懈奋斗的大事,取得了党和国家事业诸多领域的全方位和开创性成就,成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道路,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为破解人类现代化发展的诸多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下开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追求和平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四)凝结升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

历经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绵延赓续、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全新文明图谱。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上的。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美国梦”造就了新阶级社会,即富裕而稳固的“特权阶级”(20%的人口)和越来越多贫困而不稳固的“新工人阶级”(80%的人口)构成了两极化的双钻石型的新阶级体系[9]。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物质主义膨胀、精神文明衰落,而且对外扩张掠夺、对内拉大鸿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楔子,在社会的中部穿过去。那些在分裂点以上的人们处境上升了,但是那些在分裂点以下的人们被压碎了”[10]。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的迷思,在有效避免西方现代化矛盾弊端中实现了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昭示了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必由之路。在“两个结合”的互相成就中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成果,成功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更重要的是,在发挥“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伟力下,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在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推动人类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脱离国情和历史条件,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奉为圭臬,反而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精神被动委顿的重重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壮举。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借鉴吸收了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在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上,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1],促使人类现代文明俱兴的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

三、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既有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也有极不平凡的伟大变革;既推进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又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总结伟大成就背后弥足珍贵的主要经验,可以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自信自强启新程、强国复兴开新篇提供镜鉴。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准根本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以坚强领导为制胜法宝抵御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准根本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中国人民能够自主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取得光辉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找到中国式现代化开拓前进的正确道路,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复杂局势面前从容应对一系列危机,之所以能够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党和人民事业战胜一切困难风险,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制胜法宝。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后,曾深刻总结道“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2]170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12]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如日方升、前途远大;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甚至造成惨痛的历史悲剧。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使党成为疾风横雨时堪当建设重任的领路人,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同心合力的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凝聚起最广大人民共谋伟业、共绘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二)坚持“两个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引

坚持“两个结合”,以思想解放为实践先导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引。“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13]新征程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先导,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其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当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有效植入中国文化厚土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也随之散发蓬勃生机。相反,一旦造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间“水土不服”,就必然形成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观念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14]所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本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于现代化的内容予以继承和发扬,对阻滞现代化的要素加以抵御和克服,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其二,“两个结合”造就了有机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15]534马克思主义同传承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造就了有机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其三,思想观念的趋同,文化创造的停滞,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危险的退步。中国式现代化能够生机勃勃,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使其有了中国特色,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提供长期理论指引。

(三)坚持独立自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原则遵循

坚持独立自主,以中国国情为坐标基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原则遵循。独立自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共产党自主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身就有同各国实践相联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显现理论伟力的关键环节,所以,势必要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15]534-535。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1]95,同时反复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搬他国经验只能致败[1]2-3。纵观人类历史,任何国家或者民族贪图依附外部力量,逐渐丧失精神独立性,盲从他人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是使人利令智昏拿自身根本利益做不平等交换,就是在与虎谋皮中吞下国家蒙辱和人民蒙难的苦果,对此我们必须汲取经验教训,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则,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16]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基本国情、革命实践、历史文化等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掌控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前途命运,同时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四)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价值使命

坚持人民至上,以团结奋斗为精神标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价值使命。团结奋斗是党和人民最显着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式现代化铸就强国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其一,为大力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要将发展为了人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准则,“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7]。中国共产党势必需要锚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同时,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发展总体目标也是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这也恰恰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可靠保障。其二,要将发展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才能形成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其三,要将发展成果造福人民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着标志。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现代化先发优势并凭借不公正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和国际秩序阻挡别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而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弘扬立己达人精神,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大国之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总之,在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上要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站在促进人类现代化的高度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

(五)坚持伟大斗争,为中国式现代化赢得战略主动

坚持伟大斗争,以顽强斗争为强劲动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赢得战略主动。中国式现代化前景光明,但前进道路必然风雨兼程,为打开这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的新天地,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一,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保持战略清醒,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需要同“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做持久斗争。另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其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保持战略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所面临的斗争必定不是暂时的,而是贯穿于实现强国复兴中心任务全过程的长期斗争。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要增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战略自信,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敢于出击、敢战能胜的志气、骨气、底气。历史也昭示我们,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找到防范化解现代化风险挑战和推进难题的新出路。其三,目标的宏伟性要求保持战略主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转变为美好现实是在薪火相传下接续奋斗的结果,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经受过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斗争策略,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增强斗争本领,抓住和用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各种历史机遇,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掌握中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挑战。

(六)坚持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永葆生机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以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中国式现代化永葆生机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既是实践要求,也是成功经验;既需要薪火相传一以贯之,又需要依靠改革开放而深入推进。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形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突破的改革合力,不断增强能够补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活力。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要守好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在保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中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开中国式现代化之新。从改革向纵深推进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从经济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到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一系列经典妙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痛点难点的强大判断力、洞察力和把握力,同时也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这些富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的巧妙话语直抵人心,既基于中国国情,也紧跟时代步伐;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在传承中华民族千年文脉和价值理想的基础上,让马克思主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开花结果,为世界各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03-704.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3.

[6] 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1).

[7]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02.

[8] 习近平.习近平着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82.

[9] 厄尔·怀松,罗伯特·佩卢奇,大卫·赖特.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M].张海东,等译.4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0-58.

[10] 亨利·乔治.进步与贫困[M].吴良健,王翼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6.

[11] 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凝聚历史性变革力量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J].求是,2024(13).

[12]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6-01(1).

[1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09.

[14] 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1).

[1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 习近平.习近平着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62.

[17]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

 

原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angye/25842.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5年1月1日 上午9:52
下一篇 2025年1月1日 上午9:52

相关推荐

  • 国产C919客机首航香港,许汉忠:料9月取得欧盟认证攻国际市场

    中国东方航空今日(1/1)起,将启用国产大型客机C919执飞上海虹桥至香港的部分往返航线。 《星岛》今日将全程直击C919抵港及离港。 曾任香港机管局行政总裁、香港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协会会长许汉忠昨日接受《星岛》访问时表示,目前C919运行百分之百畅顺,预计将于今年9月取得欧盟认证。 他又认为香港应发挥“一国两制”及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与内地合作面向“一带一路…

    2025年1月1日
    2500
  • 罗淑佩首要筹备启德体育园,贯彻落实“无处不旅游”

    新任文体旅局局长罗淑佩在1989年7月加入政府,曾出任旅游事务副专员、运输署署长、房屋署署长等。她昨指,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指明,香港要发展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文化、体育及旅游均是重要的政策范畴。目前最逼切及重要的是,做好启德体育园的筹备工作,确保明年顺利启用,随后是办好全运会,除让香港运动员及各省市的选手展现实力外,亦能…

    2024年12月6日
    4100
  • 王正毅:地缘政治竞争为何复兴?

    【摘要】地缘政治作为主权国家维护和拓展生存空间的一种战略手段,是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稳定与变革的晴雨表。当国家之间采取相互合作的地缘政治战略时,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当国家之间采取相互竞争的地缘政治战略时,表明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处于危机状态或出现变革的态势。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折中主义的视角,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形态…

    2024年12月20日
    3100
  • 奥沙利文透露拟在港设20间桌球会,培育新一代球手,将亲自教导

    外号“火箭”的七届桌球世锦赛冠军奥沙利文接受港台访问时表示,计划稍后在香港成立桌球会,有助他练习及为比赛做准备,又指由于他经常要到亚洲及中国,香港能作为其“基地”。 卓林普来港 奥沙利文:暂未有计划合作 习惯专注自身 奥沙利文早于10月底透过优才计划成为香港居民。他指香港是个好地方,或会在本港开设约20间桌球会,培育年轻一代成为职业球手,并会亲自教导。被问及…

    2024年12月26日
    2700
  • 陈仲尼获委任港大校委会成员,任期1.1起生效,今辞任科大校董会成员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陈仲尼今日(31日)在社交网站发文,指自己早前获行政长官委任为香港大学校委会成员,任期明日(1月1日)起生效。陈仲尼表示已向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提交了辞职信,由今日(31日)起,正式卸任科大校董会成员一职,之后将全心全意投入香港大学的校委会工作。他指做出这一决定并非容易,但经过诸多考量及权衡之下,相信对个人以及两所大学而言,都是当下最合适的安排…

    2024年12月31日
    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