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融媒体新闻行动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物联网领航之城”——无锡。在算力的加持下,智联万物的“未来感”早已渗透到无锡城市的方方面面。
无人小巴:接驳17.7万余人次
22日上午,记者团来到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乘坐体验无人小巴。据工作人员介绍,无人小巴长5.5米,可载10人。目前已安全运行500万公里,接驳17.7万余人次。
相比于传统汽车来说,无人小巴第一大不同是采用全无人设计,车内无方向盘、无油门、无刹车踏板。第二大不同是整车身外观是没有后视镜的,取而代之的是车辆四周的传感器及定位系统,通过将感知的数据进行融合计算从而支持车辆的自动行驶。
工作人员介绍,无人小巴拥有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在系统检测到车辆行驶异常时(如道路临时管制、红绿灯失效、发生碰撞等),远控系统可以向车辆发出决策指令。同时,每辆车也拥有一位安全员,来保证乘客的良好乘坐体验与安全。无人小巴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一起主责安全事故。
构建超算互联网 提升科技发展经济
数据、算法、算力是AI发展三大核心要素,其中算力更是被誉为AI应用的“发动机”。 无锡超前谋划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无锡新型城市算力中心”,并提出打造“算力洼地”的目标。
记者团走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见到了世界上首台峰值运算性能超过每秒十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这是中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据工作人员讲解,“神威·太湖之光”是中国“十二五”期间“863计划”的重大科研成果,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运算系统全面采用了由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通过自主核心技术研制的国产“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相关负责人吴吉明称,构建超算互联网,跟大湾区算力中心开展紧密合作,将整个长三角和大湾区算力能形成一体化,最终去推动整个区域的协同创新。通过算力来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助力科技水平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
无锡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对接成果
作为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的两大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荡起创新的无限活力。
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携手共赢?记者团在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展厅找到了“无锡答案”。
展厅展示了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成果:一是推动产业联动新生态。通过两地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深度对接,携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二是激发金融赋能新活力。无锡主动融入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三是释放创新驱动新势能。
在大湾区建设各类飞地型平台,积极对接大湾区高校院所,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四是开创人文交融新局面,开展一系列以“双湾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汇聚成两地融合发展、携手共进的不竭动力。
在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展示中心,记者们与人形机器人互动、打招呼。
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展示中心兼具科普性及专业性,主要从集聚全国顶尖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通过不同应用场景展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穿插讲解无锡市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上所形成的布局和产业链依托、全面展示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的各核心零部件细分四个方面展示了无锡乃至全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方面发展情况。
22日的最后一站,记者团来到雪浪小镇·雪浪云工厂大脑展示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雪浪小镇·雪浪云工厂大脑展示中心分为两个大区,前厅主要介绍了雪浪小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后厅集中展出了雪浪生态企业在能源、通用制造、高端装备、流程化工等不同垂直行业领域的合作案例。
未来几天,记者团将继续沿扬州、南京的采访路线,聚焦江苏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勇挑大梁的生动实践,探寻长三角和大湾区两大板块如何抢抓机遇、协同发展,共同开启新未来的举措和展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angye/4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