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宏观经济问题,追根究底到最后,就是两个终极问题:
1,产品卖给谁?
2,钱从哪里来?
所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出口”,说白了,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
消费和出口,其实也就是解决“产品卖给谁”的问题,无非是把问题进一步细分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目前作为消费终端的国际市场中,消费力最强的、销售体系最成熟的消费品市场,主要就是欧美市场。
在长达40年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岁月中,欧美市场也是我国产品进行国际贸易的重中之重。但是这一传统形势在2022之后,面临急剧的变化,欧美市场对我国本土制造的产品而言,可以说是“越来越不友好”。尤其美国,美国政客主导炒作了“中国产能过剩”的话题,并向欧洲盟友竭力鼓噪。
世界市场的“割裂化”和“堡垒化”,已经成为铁的现实。
一个曾经鼓吹“全球村”(相信在90年代到千禧年生活的人们都有所记忆)的、童话式的“世界”市场,已经无可挽回地,被分割为“三个世界”市场:
1,欧美日为首的“西方世界”市场;
2,中国为首的、并由“一带一路”所贯穿的“东方世界”市场;
3,夹在两个市场之间、被东西两个市场(或者“阵营”)来回拉扯、争取与打压的“碎片化世界”市场。
短期来看,目前总规模最大、占据初步优势的,是西方世界。西方同时握有资本、技术、能源、消费终端市场……等全方位的优势。甚至由于其消费市场的消费力非常强劲,有所谓的“黄金十亿人”的说法。但西方这种优势并不稳固,而且深受政治不稳定的困扰,西方世界市场内部的各个竞争单元(美国、欧洲各国、日本、韩国)之间也是充满利益冲突,内部矛盾重重,一激即发。
中国是“东方世界”市场的中心。而作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中国必须学会自行解决“这个”世界最困难、最根本的两个问题:产品卖给谁?钱从哪里来?
而不能再“路径依赖”,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是的,通过老办法“出口”欧美市场去解决“产品卖给谁”,已经越来越走不通了。
把沿线国家变成工业产品倾销地,行不行?答案是不行。
第一,一带沿线多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力有限;
第二,倾销反弹力也很大,保护主义和排外主义一定会随之抬头。
结论只有一个:中国必须取代美国,建成全世界最大、消费力最强劲的国内消费市场。
这是中国本来的世界地位。中国在古代,一千多年来,就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内市场。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根本问题:钱从哪里来?
十几年来,我国刺激消费的政策接二连三,力度不可谓不大,积极性不可谓不高,频率不可谓不多,但是为什么效果总体来看乏善可陈?
是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太强调清心寡欲,不愿意消费吗?
还是因为中国人太喜欢储蓄,而不愿意消费?
还是因为,被房子、养老、教育这“三座大山”压得不敢消费?
答案是:全错!
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人都是要消费的,都是喜欢吃喝玩乐的,中国人也是人,和美国人一样在消费上有极大的渴求。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消费?
真正的答案是:对预期的悲观。
人生从来就没有容易过,美国人的生活也是。美国人并不是因为出生在美国、“位列仙界”而没有烦恼。美国人、欧洲人也一样被房子、养老、教育、医疗……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他们为什么总体来说消费力如此强劲、消费的信心如此充足?很简单。
答案是:因为他们知道(或者以为),他们的下限很高!
他们知道,他们哪怕破产了,也不会饿死。
比如,日本人对预期疯狂乐观的泡沫经济时代,也是疯狂消费;什么黄金箔纸做的寿司,怎么奢侈怎么来。
一旦泡沫爆破,马上就“清心寡欲”了。
所谓的“资产负债表修复”导致的不景气,本质上也是整体国民对于未来的悲观所导致。
所以中国的消费不足问题,根本原因是人民的经济安全感还不够强,预期还不足以乐观。
我们中国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有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民“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给予国民足够的信心与乐观预期。否则,一切的促销费政策,都只是短期刺激,治标不治本,而且刺激效果边际递减。
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1961—1970年度经济发展计划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超过计划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的第七年,便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人均国民收入按市场价格计算,从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10年间实际工资平均增长83% 。1970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作为代价,与此同时,通货膨胀 、两极分化、大都市人口过密化和农村人口过疏化等问题愈益严重。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因为他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在全民的收入增长上,把这一核心要点作为这场新经济运动的名称、口号和旗帜高高举起。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经济的发展就会井然有序;用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目标,不对人们的收入做出规定,财富分配次序就会混乱,经济发展就会失衡。
直至今天,“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真正的操盘手池田勇人的塑像,还矗立在无数日本人的心中。
在中美“大争”的百年未有之变局之中,地球已经被强行撕裂为两个世界,这是没有办法改变,而只能接受的现实。
为了提高我国的国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兴建前所未有的、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历史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而“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建立持久有力的国内消费市场,有鉴于此,中国亟需建立一个“国民收入10年倍增计划”。
抛开虚无缥缈的“国民幸福感”,国民收入从唯物主义的意义来说,基本上只可能有两种来源:资产收入和工资收入。
对于老百姓来说,家庭最大的资产一般就是房子。也许有一些大怨种会买一点股票,但是基本上普通城镇家庭的最大资产,就是房子。
比如老王家有一套50万买的房子,房子现在市价值100万,老王的资产收入增加了50万。
反过来,如果房子现在市场价值只有40万,老王就会穷了10万块。
从这个意义上,房价下跌,客观上的确是消灭了社会的价值,不一定是好事。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房子,房价掉了,是有房的人活该,哈哈哈。
但是请记住:从本质上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有房子的,甚至中国的农民其实都是以“集体”形式拥有土地的,并不是无产者,而且即使是私人住宅,现在农村的宅基地也是可以继承了,唱衰中国的资产,或者中国的资产真实下跌,伤害的是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得益。所以,房地产的暴升暴跌,都不是好事。
因此,对于亟需建立一个“国民收入10年倍增计划”,真正可操作性的四大政策建议是:
1,以国家名义,为每户农民核发《农业用地所有权证》,在法律上确认,进一步落实和核实农民(家庭)对土地的所有权;规范农业用地的用途,明确农民对土地的使用、租赁、收入权利。避免村干部权力过大而导致的各种基层权利纠纷与问题。
2,作为配套,实行“全民生活质量升级计划”,对国民的住房、医疗、教育、市政、基建……等全方位的进行提升。
3,加大对重要基建项目和重点产业的财政支持,财政上针对性地对从事“新质生产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待遇进行国家财政补贴,以倍数的投入,进行某些高技术重点行业的强行攻关,同时解决欧美国家对我们的“卡脖子”问题。
4,先固本强基,引导原来对外的投资(所谓“走出去”)的资本回流国内,投资国内,对外投资更强调战略性、资源型。
最后,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我在这里预言,现在投资国外的中国资本,尤其投资“不友好”国家的资本,本质上都是给国外“送人头”:
国外投资国外花,一分别想拿回家。
(the End)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亟需建立一个“国民收入10年倍增计划”】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angye/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