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从总书记陕甘行,感悟“何以中国”

秋到陕甘,青铜文化与渭河秋色在宝鸡交相辉映,天水麦积山石窟在秋意中更显古韵悠长。西北的豪迈交织秋日的宁静,恰如黄河兰州段,静谧壮阔。

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兰州市考察调研。考察中,总书记看何尊、观石窟、望大河,一个重要关注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周秦王朝发祥于此,《周礼》《周易》等灿烂的文化经典孕育于此。1963年,西周青铜器何尊在这里出土。何尊的独特重要价值体现在内底12行122字铭文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青铜器何尊前,总书记驻足凝望。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的主人,是周的宗室贵族何。在尊底有限的面积里,他记载了父辈和周成王的功绩,及王对自己的告诫。其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这里便是“天下的中心”,即“宅兹中国”。

△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

青铜器,几乎与早期中华文明相伴而生。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逨盘铭文记录一部极简西周史,堪称“青铜史书”;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还原了约2800年前的廉政故事;秦公镈铭文见证秦武公的开拓创新……灼灼青铜,铭刻着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明密码,是揭示早期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代表性物证,其背后蕴含的文明礼制影响至今。

△被誉为“青铜史书”的逨盘

总书记细细端详,意味深长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还有一处处文化遗产。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考察时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5年后再到甘肃,总书记来到天水麦积山石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仍是他的重点关切。

△麦积山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坐落于层峦叠翠、景色静幽、山川秀丽的陇山密林之中。1600多年前,十六国时期的能工巧匠,在其上开窟造像。密密麻麻的窟龛,经历过战乱、破坏、自然灾害,浓缩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证资料。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考察。

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麦积山石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开凿与重修,成就了古丝绸之路上的这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并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

麦积山石窟栩栩如生的“薄肉塑”飞天和“东方微笑”泥塑,云冈石窟笑意盈盈、手捧各式乐器的“伎乐天”,龙门石窟融合南北风韵、以“秀骨清像”“褒衣博带”闻世的优美造像……透过一座座石窟,不仅能看到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还能窥见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得益彰。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生动注脚。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中山桥上远眺黄河。

兰州,总书记此次甘肃行的重要一站,也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黄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黄河北岸,山西运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出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尧舜禹及夏朝先后建都于此,在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地位。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博物馆,边看边与工作人员交流。他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黄河古都,河南安阳,数千年前的“禹河故道”流经之地。2022年10月,总书记来到位于安阳的殷墟遗址。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在车马坑展厅察看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总书记感慨:“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

△9月9日,游客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

因为黄河的赐予,我们拥有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因为黄河桀骜不驯,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有了更加坚韧的品质、更加超凡的智慧、更加鲜明的特色。

穿越风雨,历尽沧桑。在总书记心中,黄河早已同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扭结在了一起,锤炼出炎黄子孙的韧性、力量和精神,也为中华民族赓续发展注入不竭源泉。

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航拍黄河兰州段

陇山苍苍,渭水泱泱,大河滔滔。

回望奔涌的历史长流,是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

一个自信的民族、一个包容的民族、一个奋进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开创更加伟大而壮阔的未来。

是以中华,是以中国。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10224.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4年9月15日 下午4:07
下一篇 2024年9月15日 下午7:30

相关推荐

  • 泽连斯基公布“胜利计划”但回应寥寥 西方态度冷淡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10月16日在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发表演讲,介绍了乌方的“胜利计划”,该计划包括五大关键点以及三个秘密附件。这一计划涵盖了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要素,被一些分析人士视为乌克兰未来与俄罗斯进行停火谈判时增加筹码的最后手段。 泽连斯基在演讲中首次详细阐述了这一计划。目前,西方国家尚未对此计划及其可行性做出明确回应。俄罗斯方面则表示,乌克兰的…

    2024年10月17日
    16100
  • 白露:草木初黄露生寒 —— 秋色浓,丰收景

    秋意渐浓,白露悄然而至,这是一个预示凉爽季节开始的美丽时刻。古人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随着炎热夏季的退场,空气里弥漫开来的,是淡淡的秋凉与无尽的思乡之情。 在这时序更迭之际,大自然界的生灵们也纷纷响应着季节的召唤。鸿雁南飞,玄鸟归巢,各类鸟儿或是迁徙,或是忙碌地储备冬粮,连寻常可见的小麻雀,身形也不觉圆润起来,处处洋溢着准备迎接冬天的勃勃生机。 田…

    2024年9月7日
    20100
  • 北角东区走廊4车相撞,货车女司机被困一度昏迷

    今日(23日)下午1时52分,北角东区走廊往柴湾方向近嘉华国际中心发生4车相撞意外,涉及2辆货车、七人车及的士,途经的司机协助报警。据报其中一辆货车的女司机被困车上,受伤流血。警方及消防赶往现场救援,发现被困的货车女司机昏迷,连忙将她救出送往东区医院抢救,幸她其后回复清醒。 ▲货车女司机被困。车cam L(香港群组) 现场消息称,事发时64岁姓陈男司机驾驶七…

    2025年2月23日
    5600
  • 北约秘书长威胁驱逐美国?北约否认 谣言无根据

    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流传一种说法,称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表示,如果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选择放弃乌克兰,他将亲自将美国驱逐出北约。类似的说法也在脸书等其他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对此,北约方面予以否认。 美国总统选举后,美国继续援助乌克兰的前景变得不确定。特朗普曾誓言上任后会迅速结束乌克兰冲突,并多次对美国援助乌克兰的规模表示不满。然而,北约发言人丹尼尔·里吉奥回应称…

    2024年11月13日
    12900
  • 有一本日记,TA记了75年 岁月悠悠,初心不改

    有一本日记,TA记了75年 历经75载风雨兼程,我们迎来了新中国的75周年庆典。在此之际,21财经客户端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推出了一部富有意义的视频作品——《有一本日记,TA记了75年》。这部作品如同一轴徐徐展开的长卷,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辉煌图景。 这本日记,它不仅是时间的旁观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它以纸页承载岁月,用…

    2024年9月28日
    18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