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年迈的工程院院士亲切地称呼观众为“小朋友”,这温馨一幕拉近了科学与大众的距离。近期,众多学者包括资深院士与青年科研人员,开始活跃于抖音,他们将看似晦涩的“冷知识”带入大众视野,使之成为热门话题。例如,接近90岁高龄的金涌院士通过网络传授化学的奥秘,被网友昵称为“火山院士爷爷”的刘嘉麒院士,则专注于地质学的普及。此外,社科院的许宏研究员成为公众考古的先锋,而重庆大学的年轻教授勾茜则以新颖的角度介绍星际化学,吸引了大量关注。
据《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至2024年6月,短视频用户量已达到10.5亿,占网民总数的95.5%,其用户基数与使用时长均保持增长态势。这种现象背后,算法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促进了知识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精确对接,还改变了知识传播的传统模式,通过揭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使得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汇聚成系统性的学习资源。
以往被认为是“高冷”领域的知识,如弦理论,在短视频平台上因算法推广而变得炙手可热。重庆大学副教授周思益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复杂的理论物理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激发了网友深入探索的兴趣。其他诸如哲学、量子隧穿等冷门领域内容也纷纷在平台兴起,形成一股学习热潮。
算法的介入,不仅扩大了知识视频的受众群,还促使内容创作者根据用户画像调整科普方式,从硬核讲解转向轻松分享,提升了知识的可及性和趣味性。同时,用户在评论区的互动,如提问、讨论乃至幽默回应,使得“云课件”不再静态,而是成为一个动态交流的场所,进一步激活了知识传播的活力。
短视频平台上的知识内容,往往贴近生活实际,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同时也为不同背景的网友提供了展示自我见解的平台。从考古学到星际化学,再到院士们执着追求科学事业的精神,都深深触动了观众,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对于知识普及的效果,学者们普遍持积极态度,认为通过短视频传播专业知识,能够激发公众的兴趣,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同时,这也要求用户学会如何有效利用算法,通过自身的互动行为,引导平台推荐更加个性化和有价值的内容。短视频平台正成为知识传播的新阵地,算法和用户互动共同塑造了一个生动、活跃的学习生态。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1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