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星辰大海路上的腹黑兔”推荐,来自《研究 | 冯立冰: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差别是如何形成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leeuk
-
很好的文章, 建国后我们的工农业发展历程也经历了类似的反复,但总体上比印度折腾得少
国内大方向没错。一切围绕有效二、三产就业、进行实质城市化的社会人口转换。不管是早期居农户籍、还是上山下乡、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村通、美丽乡村、县域振兴。都算有意识或主动或诱导,限制超过城市劳动力吸纳能力下的多余劳动力出现,让工业得以发展
像印度特大城市普遍出现的,如孟买般万人人工洗衣场,这些卡路里工人对洗衣机行业打击是巨大的;同样,仅仅为生存出现在工厂里的普工也是,叉车或是流水线的存在是必要的吗。而这些,都限制了工业自我发展、自我进步机会。也就是传统上说的人口马尔萨斯陷阱。
溢出超社会能力接受的劳动力阻碍了工业化进程,农业自然人(小农经济)转换成工业社会人是很难的,尤其是人口大国
以上就是关于【溢出超社会能力接受的劳动力会阻碍工业化进程】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1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