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我国约90%老年人居家养老,原因是什么?你会送父母去养老院吗?》回复的,但字数太多,只能新开贴了。
说说我的经历吧,也许不具备典型性,但居家养老与养老院都经历了。
我,IT男,大学是PC时代,工作是网络时代,互联网时代没转型,移动互联网时代自然就落后了。而母亲的老年痴呆症开始严重了,就顺势辞职照顾家庭,至今差不多10年了。
无论何种形式的养老,
首先,面临的是经济问题,辞职后,我的固定收入归零,每年只能从股市赚5-10万,好在老婆收入比较稳定,家庭生活属于衣食无忧,但也不富裕的状态。
其次,就是健康问题。我母亲人很瘦小,但身体状况不错,除了低血糖、干眼症、口腔溃疡等治不好但也不会死人的小病,没有其他基础病,更很少去医院。但是一个老年痴呆症就足够折磨人了。
然后,才是照顾老人的问题。
经济没问题,健康状况也不错,照顾起来应该不是很麻烦吧?其实完全不是想象的轻松。
居家养老
开始几年,老年痴呆症不是很严重的时候,每天还能自己出去溜溜弯,跟老姐们活动活动,做做操。除了有点粘人,吃喝拉撒睡都基本正常。
随着老年痴呆症逐渐严重,问题就逐渐多了起来。老年痴呆症的一大症状就是:认知障碍。
吃:老姐们也逐渐变少了,剩下的见面也认不出来了。于是人也不原意动了,很少出去转了,每天就是睡觉,于是饭量变小,脾气却变大,劝她多吃点,直接扔了筷子不吃了。只能改变方式:少吃多餐,家里多备零食,蛋糕甜点随时预备着(低血糖,所以爱吃甜食)。
喝:一天不喝水都不知道渴,必须定时定量的给她水才行。
拉撒:没有空间概念,找不到厕所,进了厕所找不到马桶,于是稍不留神就随地大小便。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加,肌肉力量的降低,基本无法自主排便,需要别人帮忙用手抠。但凡没注意,她就自己抠,然后到处抹到处扔。而且还不是一次拉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她自己大便完就得帮她洗澡,然后整个厕所全部清理一遍。等她躺下睡觉了,我出去接趟孩子的功夫,她又拉得到处都是了。排风扇24小时开着都没用。
睡:白天5分钟一觉。而且没有时间概念,半夜醒来到处乱走、或要吃东西,把全家人吵醒,于是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昏昏沉沉的。只能白天带她出去散步、写字、画画,让她白天少睡,晚上能睡好点,但却无法让她不起夜啊,我只能和衣而卧,听见动静立马过去伺候。另外就是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睡醒之后还拿梦境当现实。也曾咨询过医生,吃安眠药有没有用,医生说:应该没用,她不是睡不着的问题,而是随时醒和起夜的问题,给你开点试试吧。结果确实没用。
衣:先是反季节穿衣,把应季衣服放在她身边也没用,她一定翻箱倒柜去穿反季节的衣服。只有把反季节的衣服藏起来才行。然后就上下不分,内外不分,经常是午睡起来,毛衣外边穿背心,或者两条腿伸到衣服袖子里。
行:毫无疑问,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就是找不着家。带她出去散步的时候,如果让她开门,她肯定不知道咋开门。但当你不在家或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她却能自己开门出去,然后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们小区,街道办、物业、保安、住户,甚至外卖、快递都曾经把老太太送回来过。你想带她散步的时候,她不爱出去;你一不注意,她就悄悄溜出去。最严重的一次是三九天夜里不知道几点悄无声息的跑出去了,只穿着秋衣秋裤就出去了。凌晨4点半隔壁楼早起遛狗的老头发现了,把她送回来的。最后发展到一周偷跑出去三次。这也是我决定送她去养老院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就像叛逆期的孩子一样,让她干的事,坚决不干,不让她做的事,坚决要干。还是在老年痴呆症初期,做完白内障手术,医生用纱布蒙着眼睛等恢复些才能拿下来。我知道怎么说她都记不住,只好不睡觉看着,连续30多个小时没睡觉。当我趁她睡着了去上趟厕所,结果前后2分钟,她就把眼罩撕下来了。我当时就崩溃了。好在医生检查没有问题。
当然,我也想过一些办法,能缓解一下症状,在老年痴呆症初期,她半夜醒来闹腾的时候,给她讲讲她年轻时候的事,提一些她特别熟悉的人和事,或她事业上的成就等等,让她慢慢想起自己是谁,现在在那里等。慢慢安定下来,不知道算不算心理按摩。到老年痴呆症发展到中度的时候,这招就不管用了。但我发现她在唱老歌,于是我就下载了一些老歌的视频,比如《北风吹雪花飘》,在电视里反复播放,让她跟着唱,结果效果非常好,甚至一度能跟着唱凤凰传奇的歌了。但老年痴呆症终究是不可逆的,当发展到重度时,已经连我都不认识了,而且几度把我折磨到崩溃的边缘。
养老院养老
黑白颠倒的生活,大人没法安心工作,孩子无法专心学习,随时可能偷跑出去,让我完全没有安全感,而自身又总是处于崩溃边缘。一周偷跑出去三次,让我终于决定送养老院试试。
同样,养老院的第一个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对几家养老院进行考察,最便宜的7000/月,但凡有老年痴呆症护理的,至少15000/月,这还不算医疗费、药费,完全超出我的经济承受能力。
最终选择了一家8000/月的养老院.
首先是接地气,该养老院是平房,前后都有大花园,平时可以出来遛弯晒太阳,而那些高端的,专业的反而都在高楼里。带着老人唱歌跳舞做操,音乐歌曲都是6-70年代的老歌,让老人有共鸣。
其次是经济压力。老太太退休前是小学超高级教师,退休金5500,这样我只需要每月出3000,最多5000就可以了。
第三,离家近,开车3-40分钟就到,随时可以去探望。
第四,对高端与专业的不信任。那些专业的高端的,说起来理论一套一套的,但明显不结合现实,什么咖啡红酒尤克里里,我们是低端人群,不玩儿这些。设备齐全,但基本都没有使用的痕迹,最简单的七巧板只剩下六块,九连环对我而言不是问题,让我们家老太太玩肯定不成,而鲁班锁,我折腾10分钟都摸不着门。更别说这些东西都锁在柜子里,运动器材明显就是摆设,花房、画室根本没人。我选的低端的养老院,虽然也摆着钢琴,其实根本没人玩儿,也有七巧板鲁班锁,同样没人玩儿,反而是类似公园里的套圈游戏还有老人参与。
第五,规模和人员配比。我选的养老院,老人80多,护理人员40,当然还有专职医生。除了少数需要专护以外,基本是1:3到1:4的比例。老人中还有不少只能卧床的。
我们家老太太去养老院半年了,开始的半个月双方都不是很适应,还受过两次小伤,都是自己弄的。现在磨合的比较好了。
吃:伙食质量不用担心,为了照顾牙口不好的老人,食物都是松软易嚼易消化的。间食是营养粥,我们家老太太能喝一大碗。饭比其他老人吃得少,但水果比其他老人吃得多。我再定期送些水果、小零食。
喝:定时定量喝水
拉撒:护理人员都收购培训,随时帮助排便抠屎。
睡:白天护理人员带着做操唱歌跳舞,增加运动量,睡前不喝水减少起夜,外加束缚带(避免坠床和受伤)、定点起夜。以前在家时我掌握的规律是一般1:30起夜,在养老院一般2:00起夜,夜班护理员都按时帮助去厕所。另外,专职医生找到了能让老太太晚上睡得踏实一些的安眠药。
白天有人带着玩儿,晚上有人照顾起夜,平常有人聊天,虽然说得乱七八糟,但自己还挺开心,逗的工作人员也很开心。依然基本不认识我,有时说我是爸爸,有时我又成了哥哥,有时我是校长,有时我是中学同学,偶尔认出我是儿子。但护理人员说,她平时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喊我的名字。
此外,我专门问了一下,政府是否给养老院一定的补贴,该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说没有。想到我家老太太有政府的失能补助,所以我的理解是:政府给失能老人补助,如果老人去了养老院,相当于间接补贴了养老院。
分析
我的经历虽然不具备普遍性,但还是能分析出一些东西的。
1.经济问题。我们家老太太退休金虽然不算高的,但我估计也属于中等偏上的,至少我们小区的老太太的小姐们里算高的,此外,我们家老太太还有政府提供的失能老人补助。居家养老不是问题,但就算中低端养老院也承担不起,必须靠子女补贴一部分养老院费用。那么退休金低的,子女收入不高的老人,就很难承担养老院费用,居家养老必然是很多人不得不的选择。解决办法只能是以某种工业化的模式降低养老院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公共养老服务。但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每个老人的情况不同,个性化服务需求强烈。能否借鉴一下海底捞模式,将共性化服务与共性化服务合理搭配,从而保障服务质量。
2.人力问题。当老人处于失能状态时,居家养老必然需要一个劳动力提供24小时服务,请保姆固然是可选方案之一,但首先是居住问题,至少房价就是一个约束,其次还有机会成本的问题,薪水还没有保姆高,就只能自己照顾父母了。而养老院养老,则可以对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进行合理安排,一个护理人员照顾多个老人,节省的人力可以回归社会生产。
3.专业问题。失能老人、卧床老人、基础病老人等都需要不同的专业护理知识与医疗知识,而子女、保姆却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护理不当、病情判断失误,轻则加重病情,重则耽误医治。而且普通家庭装修,往往很难考虑到防滑、跌倒、坠床等细节问题,所以居家养老风险多多。另一方面,养老院养老往往采用美国或日本的养老模式,本土化不够,投资不少,却与老人需求错位。
4.精神依托。我们家老太太认不出人了,没有这个问题,有人带着玩儿,有人陪这聊天,挺快活的。但大多数老人没有这个问题,恐怕更希望经常见到孩子,而孩子多长时间能有空去养老院看父母就成了问题。
个人经历,想到啥说啥,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居家养老与养老院养老】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