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一张关于21家上市公司收到监管函的截图广泛传播,其中包括中信、兴业、华鑫、信达、招商、银河等6家券商。这引发了市场的紧张情绪,认为是严监管的集中体现。实际上,6家券商同时接到罚单的情况确实有些巧合,因为这些罚单来自不同的监管局。在当前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中介机构业务罚单较多已是证券行业的共识,不必过度解读。近年来,每年年底都有罚单集中发布的情况。
自今年12月以来,券商共收到30张罚单,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加1张。全年来看,截至12月23日,券商累计收到544张罚单,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涉及85家券商。其中,机构主体罚单241张,人员罚单303张,共有510名从业人员被处罚,平均每月约有42.5人被处罚。
从业务类型来看,经纪业务以159张罚单位居首位,投行业务罚单104张,资管业务罚单19张。12月的罚单中,民生证券最多,收到4张罚单,招商证券和兴业证券各收到3张罚单,其他多家券商也分别收到不同数量的罚单。处罚类型以警示函为主,共计18张;责令改正为5张;通报批评3张;行政处罚2张,书面警示及其他自律监管措施各1张。
罚单主要涉及保荐业务及经纪业务。违规类型中,“内控管理不规范”的罚单最多,有11张;“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规范”罚单有8张;“未尽责督导信息披露”“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相关内容的罚单各有4张;“私下接受投资者委托买卖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证券”罚单均有3张;“不当营销宣传”“违规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罚单有2张。
从处罚发布主体看,共涉及14家地方证监局、上交所和深交所。深圳证监局、江苏证监局和上交所下发的罚单较多。
全年来看,经纪业务罚单共159张,至少涉及46家券商。年内共有20家券商在经纪业务方面收到2张以上罚单。违规操作账户、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仍然突出。年内提及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证券、借他人名义从事证券交易、私下接受投资者委托买卖证券等问题的罚单已超过百张,占到经纪业务罚单近七成。
投行业务方面,截至12月23日,涉及投行类的罚单共计104张,涉及37家券商。中信建投罚单最多,共计15张,海通证券10张,国信证券和华西证券均为6张。违规类型中,“尽职调查不规范”的罚单最多,有94张;“未尽责督导义务”相关的罚单有51张。此外,一案多罚情况常见,通常是一张罚单中保荐机构和保代共同被罚。两大交易所对保荐机构和保代共计下发25张监管函。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