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与工业产生了“光环效应”
陈经
2024年12月20日发在“风云之声”
近日,国内外舆论关注到了中国的“闪速炼铁”技术。许多人说,这是“彻底改变全球钢铁行业”的大事。
按新闻介绍,传统高炉炼铁过程要5-6小时,“闪速炼铁”只要3-6秒就能完成,快了3600倍以上。而且方法不依赖进口的高品位铁矿石,本土中低品位的铁矿石也行。还有很多优点,过程中不使用碳,铁水中没有碳。不使用煤和焦炭,原本会引入的磷和硫大幅减少。这样,就是零碳排放的炼铁工艺。而且,能耗也比高炉工艺大幅减少,推广应用能让钢铁行业能源利用率提高三分之一以上。
从这些描述上看,“闪速炼铁”技术如果能够大规模应用,将会是效益极为惊人的技术进步。一些外网舆论对此也很有兴趣,但还不是太正式,如有人开玩笑说,澳大利亚要被这个技术毁灭了。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本文将介绍基础的钢铁冶炼工业技术,然后在这个体系内,向读者解释“闪速炼铁”到底如何,目前到了什么阶段。
图为新闻相关论文截图:http://ysyl.bgrimm.cn/ysjsylbf/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YSYL202400418&flag=1&year_id=2024&quarter_id=11
基本结论是,“闪速炼铁”是多国学者前期都有研究的概念,直接借鉴了有色金属的“闪速熔炼”技术。两位学者(张仁杰一作,通讯作者张文海是工程院院士)基于前期小规模的实验结果,提出了100万吨的闪速炼铁装置设想,并用工程软件模拟运行,计算了装置的指标。新闻报道的几项指标,是软件推理估算的。
目前这个成果还是一种理论设想。如得到业界认可,有投资进行论证,实验数据符合预期,那么有可能进一步研发。在一些细节问题攻克之后,有可能进入产业应用。
我们期待这个成果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并最终产业应用。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可以判断,这个成果如果要改变全球钢铁行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只是展现了相当的潜力。这个潜力也是许多前期研究追求的目标,并不是特别新。这次不一样的是,新闻界忽然对“闪速炼铁”的概念产生了很大兴趣。
笔者认为有趣的事情是,中国科研与工业体系近年来飞速进步、成果辈出,已经产生了相当的“光环效应”,人们本能地觉得中国会不时创造工业奇迹。这个光环,让外界对于有想象力的中国科研成果愿意高看一眼,新闻舆论也愿意进行夸张传播。夸张是可以理解的行业惯例,愿意传播就是好的。
一.高炉炼铁
目前全球90%以上的铁是高炉冶炼的,高炉是主流炼铁技术,“闪速炼铁”也是和高炉炼铁对比。
要注意,高炉炼出来的是生铁,不是钢。不是“高炉炼钢”,也不是“闪速炼钢”。生铁的含碳量在2.11-4.3%之间,高于钢的含碳量0.02-2.1%。从生铁到钢,要用“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等工艺降低含碳量。
含碳量低于0.02%的叫做纯铁,延展性好,但强度和硬度低,还容易生锈。钢强度高硬度高,用来做工具更为合适。铁有一个特点,就是铁的磁性较好,钢的磁性差一些。
生活中纯铁应用较少,但也有一些。在电磁铁芯中,铁用来增强磁场,是较为常见的应用。电焊的焊条,也有一定比例的纯铁,让焊接的金属有一定流动性。其它纯铁应用就较为罕见了,连铁锅都不是纯铁的。
钢的应用就很多了,随处可见,建筑行业只要说“钢铁”材料,基本是钢。但“铁合金”是很常见的,铁加入别的金属元素,合金性能就很广阔了。
无论如何,钢铁工业需要先把铁元素从铁矿石中“炼”出来,后面再加工成纯铁、铁合金、钢等多种产品。
铁矿石主要有两种比较多,磁铁矿Fe3O4和赤铁矿Fe2O3,前者容易被氧化后变成后者。有的赤铁矿晶体薄片透光,称为镜铁矿,算是变种。还有两种少一些的,褐铁矿是含水氧化铁,结构式FeO(OH)·(H2O)n;菱铁矿是FeCO3,碳酸亚铁。由于地壳铁元素极为丰富,即使含量低一些的铁矿,与别的金属相比,储量也是极多的。
从结构式来看,磁铁矿和赤铁矿含铁量高,质量比例超70%。褐铁矿中铁元素占62.9%,菱铁矿只占49%。但这不是铁矿石的含铁量,铁矿石里还有不少杂质。如我国的铁矿是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但属于贫铁矿,平均铁含量只有34.5%。澳大利亚有些地区的矿石铁含量高于50%。
下面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例,说明高炉炼钢的化学过程。
古人最初获得铁,是天上掉下来的陨铁。突破性的进展是把焦炭和铁矿石放一起加热,就炼出了铁。这里的科学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从铁到磁铁矿、赤铁矿是氧化反应,铁失去电子,化合价从0变成+2、+3。铁矿石跟一氧化碳CO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原子被CO“抢走”,+2、+3价的铁得到电子,被还原成0价的铁,即单质铁。
焦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一般是生成二氧化碳。但如果氧气不足,就会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紧闭门窗烧炉取暖,就可能酿成悲剧,通风不好,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会让人中毒。笔者一位朋友的岳父,十年前大冷天一个人在家紧闭门窗烧炉子取暖,在床上睡着了,一氧化碳中毒不幸去世。
另外,在高炉中焦炭和二氧化碳也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一个重要过程。
还有一步也很重要,铁以外的杂质形成炉渣。铁矿石里有不少杂质,要和铁分离,如硅和铝等元素。用石灰石和氧化硅、氧化铝反应,生成炉渣,高温下和铁水可以分离。下面解释为什么高炉炼铁比较慢,要五六个小时。
高炉有大有小,但即使是小高炉也有几百立方米容积,巨型高炉容积超过5000立方米,往大里做产量高。高炉就是让铁矿石在下部炉底反应,可以理解为把铁矿石“烧”成铁,但要加焦炭、石灰石组成“炉料”来烧。烧出来铁水从左边排走,炉渣从右边出渣口排走。
这么多东西,要加热到1500度以上的高温发生反应,需要时间。更为关键的是炉料不是一下全反应好,而是从下到上,有顺序地发生。下面的炉料反应生成铁水和炉渣,排走了,上面的炉料下降到炉底继续反应。高炉会连续作业,上面有装料系统,下面的烧化了排出去,上面又不停加料进来,连续生产。因此,这个过程并不快,需要给炉料充分时间反应,要时间加料连续作业,还要对炉况精确控制,做不了多快。
但是高炉也有显著的优点,就是规模宏大,能连续作业,产量很高。一个大炉子,里面装了几千吨的料在烧,规模很大。它的效率也是比较高的,能源利用率高,东西都在高炉里面封闭地反应。铁都变成铁水出来了,没浪费,焦炭烧光了,提供了反应需要的热量。高炉规模化应用相对容易,反应步骤较为简单,在一个炉子里都反应好了,不需要特别精细,复制推广难度较低。
有些化工厂,反应釜引出很多管子,气体液体不停流动,多步反应,流程很复杂。高炉相比之下要简单多了,只要一个炉,上面加料、下面出铁水。
因为高炉应用简单,在全球铺开来了,用了很多焦炭,碳排放不小。钢铁工业碳排放占整体排放的5-6%,其中高炉炼铁碳排放占约70%。无论如何改进高炉工艺提高效率,由于其基础化学反应需要CO作为还原剂,碳排放少不了多少。
一种改进是搞“无焦炼铁”,也就是“非高炉炼铁”技术。目前也有一些应用,但占比不高,各有缺点。如用天然气当还原剂,不用焦炭了,想法很好,但实际效率一般。天然气比焦炭价格高,而且对铁矿石的形状有要求,要合适的颗粒,高炉就没啥要求一炉子烧了。有些工艺要求把原料预处理成“高品质烧结块”,麻烦。这些替代性工艺,一般较为复杂,流程长,炼铁需要的时间比高炉还长,而且能源利用率低。普遍特点是有烧结、球团等预处理工艺,麻烦。
高炉,不是那么好取代的。别看傻大黑粗,优点很强大。
二.闪速熔炼
有了上面的高炉炼铁常识,再来学习“闪速炼铁”就有基础了。首先,要了解用于有色金属的“闪速熔炼”(flash smelting)这个成熟工艺。
有色金属就是铁、铬、锰之外的金属,后三者用于钢铁冶炼,铬和锰加铁就是铁合金、不锈钢等多种钢铁产品。
2022年我国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6774.3万吨,而全球约为1.2亿吨,中国占比56%。产量最大的两种有色金属是铝和铜:2022年我国氧化铝产量8186.2万吨,占全球1.39亿吨的59%;2022年中国精铜产量1106.2万吨,全球占比43.1%,相当于其余前12位之和。可以说,产量较高的有色金属,中国是绝对的生产大户。产量低的也不是不行,往往优势还更大,如近期比较火的镓和锗。
有色金属相关知识,可参考我的科普文章:《管制镓、锗出口,不要一谈就是“反制”,格局要打开 | 陈经》
由于我国在全球有色金属生产中有绝对优势,“闪速熔炼”工艺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我国也有引进先进工艺的发展阶段,引进了再学习、赶超。
2004年,当时张文海在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作,他总结了“闪速熔炼”在中国的进展。中国第一座“闪速炉”是江西贵溪1980年引进、1985年投产的,用于闪速炼铜,减少炼铜的严重污染。但并未推广,因为工艺复杂、专用设备多,不易国产化,推广就要重复引进,90年代一套要80亿。
1997年,在污染严重的安徽铜陵第一冶炼厂,中国有色界携手合作攻关多年,终于建成国内第一座自主研发、设备国产化的闪速炼铜厂(金隆铜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至2004年,国内有2座铜闪速炉,占全部铜产量的40%,1座镍闪速炉,占产量95%。
闪速炉和传统工艺的区别是,它属于“空间熔炼”,反应物在空中反应。而传统工艺是“熔池熔炼”,反应物扎堆组成“熔体”,在空间底部池子里反应。如图,硫化物(铜或镍,还有铁)粉精矿微粒,经过深度脱水(含水少于0.3%),在喷嘴处与空气或氧气混合,以100米每秒的高速喷入1000度以上高温的反应塔。精矿微粒呈极大表面体状态弥散在空间中,气体包裹粒子,这是优越的化学反应条件,反应迅速,2秒就能完成熔炼的过程。这就是“闪速熔炼”的基本原理。
图为闪速炼铜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快速反应生成的硫化物、氧化物(注意不是直接在空中烧出铜)掉到下方的沉淀池中汇集,继续反应生成铜、炉渣,“澄清分离”(澄这里念dèng)后分别处理。这个反应的好处是,参与反应的气体是氧气,用空气就可以。
贵溪的闪速炉是引进的,用的是“热风”,而铜陵的闪速炉是自主创新的,用的是“冷风”。这段历史,就是中国“闪速熔炼”取得国际领先地位的关键。
热风炉从1949年开始有40年历史,小炉子高度仅6-7米,精矿微粒在里面以每秒3米的速度运动,停留时间短,需要吹热风快速反应。直觉也会认为,“大风高温”反应好、节能。贵溪闪速炉热风温度为450度。
但是,为了提高产能,要将炉子做大,送进氧气也要多,就发现热风不合适了。气体加热后膨胀很多,大风看着吹得猛,实际送进来的氧量有限。理论研究发现,用冷风喷嘴送氧,提高富氧浓度,是唯一选择。80年代起,热风改冷风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美国亚利桑那州玛格玛铜业公司,1988年尝试了冷风工艺,但有一些技术问题一直没解决,如化学反应不完全、精矿“流态化”给料失控、炉壳受冲击损伤烧穿,这些问题导致作业率低,最终90年代末因铜价大跌关闭工厂。这让全球对冷风工艺产生疑问。
金隆铜业吸取了玛格玛的经验教训,针对性攻关作出了大量改良,如从单通道进风改为4通道进风,改善了精矿粉弥散的效果,减少了对炉衬的冲击。1997年投产后,成为全球首个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冷风闪速炉,是成熟工艺了。工艺非常成功,贵溪冶炼厂2000年也停了热风设备,改为冷风。这个进展得到了国际冶金界的赞誉。
2004年时,中国闪速炼铜总体就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国际领先。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有色金属领域的闪速熔炼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超过全球一半的生产规模也相符。从经济原理上来说,这也是自然的,生产规模扩大的基础必然是技术进步。技术落后不可能去盲目扩大投资,更不可能扩大至全球一半以上,必然是技术全球领先了才敢这样扩产。
三.闪速炼铁
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把有色金属领域的闪速熔炼技术,用来炼铁。这个想法早就有,美国犹他大学的Hong
Yong
Sohn教授团队率先进行了探索,做了大量基础实验,2013年发了论文,有不少富有启发性的研究结果。论文中“闪速炼铁”英文是“flash
iron-making”。
要注意,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要不然早就有人来“闪速炼铁”了。乍一看,用空气氧气吹精铁矿粉,高温反应不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了解化学原理了,氧化铁已经是氧化铁了,它和氧气无法进一步反应。它需要的是还原剂,而不是氧化剂。而闪速炼铜可以跟氧气反应,是因为它的矿物是Cu2S,氧气氧化的是S而不是Cu。在整体的反应中,其实还原剂是S,它失去电子,从-2价到+4价,这才使得Cu得到电子,从+1价被还原到0价。
Hong Yong Sohn教授团队尝试用氢气当还原剂,——请注意是还原剂,——它和铁矿砂能在数秒内反应生成“海绵铁”,一种还原失氧形成大量微气孔的低碳多孔状物质。用天然气(主要是甲烷CH4)作为还原剂,就先生成H2+CO,也能和铁矿砂生成海绵铁。
后续还有几个国内外团队试了各种还原剂,如用CO-H2混合气体、H2-Ar混合气体。包括张文海团队在内,做了多个方向的尝试,涉及的相关技术问题不少。可以看出,闪速炼铁应该是不太容易,不如闪速炼铜好办。
张文海团队在江西理工大学建的试验炉,看上去规模不大,是为了测试生成数据的,论文2020年发表。各国团队的实验都类似,能生成一些铁,不是连续作业的生产装置。但是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国内外学者共同探索清楚了不少问题,初步证明了“闪速炼铁”工艺的可行性。
因此,张文海团队进一步在论文中,对“闪速炼铁”进行了产业化评估。图为设想的炉体结构示意图。
新闻中介绍的,5 – 6小时的炼铁过程缩短为3 –
6秒“闪速”的秘诀,看了前文其实不难明白了。传统高炉,物料是紧密堆放的,块状、球状的大直径物体,气体还原剂要与整块充分反应,需要数个小时。而图中的闪铁炉有矿砂喷枪,粉状的很细的矿砂被喷入高温的还原塔中,喷得到处都是,弥散程度很好。矿粉和别的枪嘴喷进来的天然气、氢气充分混合,物体直径小、表面积比例大,有极优的“还原动力学条件”。条件这么好,几秒就反应好了。关键在于,把团块状的物体变成弥散的粉尘,表面积与直径的比例提升了多倍,而且多处都发生爆炸一样的并行反应,总的反应速度就能快数千倍。
还有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可以看论文。但作为科普文章,闪速炼铁相关的科学原理要点介绍得差不多了。
需要指出,现在科学研究大量使用软件模拟。张文海团队的闪速炉,就可以用Metsim工程软件,计算模拟的运行结果。闪速炉的产铁规模是,如果用3个每小时喷450吨料的最强喷枪,单台闪铁炉年产可达711万吨。对于100万吨年产的闪铁炉模拟运行,结果如下图。
这都是软件模拟出来的结果。新闻中提了,与对比,得出能耗表现优秀的结论。其中kgce指的是千克标准煤当量(standardcoalequivalent),就是烧1千克煤产生的能量。
了解了闪速炼铁相关的知识之后,我们对于这个技术应该有了更深了解,对于新闻中的一些发挥,也能有判断了。一些惊人的指标,如炼铁速度快了3600倍,这是从Hong Yong Sohn教授团队一开始的探索性实验就有的优点。而碳排放少,也是工艺天生的特性,用H2替代了CO。
由于铁与铜等有色金属的化学特性不同,闪速炼铁相对于闪速炼铜应用上有相当的劣势,需要用氢气、天然气作为还原剂,而炼铜用氧气就行。
铜Cu和铁Fe的关键区别是,Cu的矿物是Cu2S,它跟氧气可以反应,结果是生成SO2和Cu,即氧气把S氧化了,与此同时Cu被还原了。而Fe的矿物本来就是Fe的氧化物,它无法跟氧气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氧化铁要用氢气、天然气来反应,因为氧化行不通,只能用还原剂来把氧化铁中的Fe还原出来。
即使用氢气的闪速炼铁工艺能跑通,氢气的成本也比氧气高得多,因为氢气是电解水或者裂解甲烷产生的。另外,闪速法炼出来的铁,从原理上就几乎不含碳。要应用需要增加碳含量,和高炉炼出生铁后续减少碳含量正相反,这些工艺也是需要去开发的。
前期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实验性的小规模不连续生产,初步验证了工艺可行性。张文海团队提出了产业应用的设想,并用工业模拟软件跑出了指标,这是大学、冶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常用的办法。大规模实验需要的投资明显大得多,如果这个设想得到业界认可,投资进行产业化研究,后续将会有更多测试消息出来。
由于中国科技的影响力今非昔比,在多个领域我国已经处于世界前沿,因此一些产业设想能够得到新闻舆论的关注,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以上就是关于【最近爆火的“闪速炼铁”技术,到底是什么?】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