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昌:关于三峡工程争论的解读和结论

因为我是做三峡工作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问我三峡的问题。我今天主要围绕争论什么谁在争论争论的有关问题如何解释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争论什么?

围绕三峡工程,有两次大的争论。

第一次是50年代的争论,这次争论主要在党内、行政系统和专业人士之间进行代表性事件是林一山、锐各自组织文章,在媒体上陈述自己的观点。50年代争论的焦点,着名水利专家述曾同志总结为:一是从国民经济的发展看,需不需要兴建三峡工程;二是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看,有没有能力修建三峡工程。19583月25日,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对前一段的争论作了结论。《意见》指出:“从国家的长远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修建,要待多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才能作出决定,……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项有关工作。

第二次大的争论始于1984年,在中央转发《关于开展三峡工程筹备工作的报告》,决定成立三峡省之后。党内的争论扩展到社会,又加上新闻媒体推波助澜,形成了一旷日持久的舆论战,全社会广泛参与。代表性的事件是1986年中央决定撤销三峡省筹备组,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第二次大的争论,争论的问题,潘家铮同志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移民、生态、经济可行性。

除上述两次大的争论外,70年来小的争论无数,涉及三峡工程的方方面面。

归纳起来,三峡工程的争论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需不需要?可不可行?值不值得?

需不需要有两个层次的问题:防洪、发电和航运是否必须修建三峡工程?可不可以找到其他替代方案?

可不可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技术上可不可行?国力是否能承受?

值不值得主要也是两个问题:淹没几百平方公里、移民100多万值不值得?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值不值得?

二、谁在争论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三峡工程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论,其他工程为什么没有这么大的争论?谁是争论的推手和力量源泉?何解释?现在都讲模型,我找到了三个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一)利益模型。利益两个方面:国与国之间、国内各利益主体之间。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中美或中国与西方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三峡省的撤销重庆市的设立干支流水库电站谁先谁后等问题。

三峡工程是由美国人最先提议修建的,国民政府时期,美国政府提供支持,培训人员,帮助规划。八十年代,也达成过一个协议,提供了一些资金,“八九”学潮后,美国对中国全面封锁,撕毁了协议。我在整理李鹏同志讲话时,李鹏同志有一番讲话,大意是不用美国一分钱,不用美国技术,不让美国公司参与。这番话出版时,报经首长同意,我删除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落实了李鹏同志“三不”指示。

三峡省的撤销和重庆市的设立,是一个更有意味的故事,会后跟同志个别交流。

干支流水库谁先谁后的问题,实际上是那时候水利和电两个部各的利益的问题

(二)学术模型。学术层面的争论在各个方面展开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生态问题。在学术界,有大坝学派、反大坝学派,有生态保护主义等,这些学派的学术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工程界和生态界是彼此隔离的两个世界,而且这个隔离是三重隔离,工作隔离、知识隔离、情感隔离,搞工程的和搞生态的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的,争论也就不可避免。

(三)乡愁模型。如何解释大众对三峡工程争论的参与,我找到了这个模型。乡愁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现代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离故乡的距离变远碎片化生存导致了人们普遍的乡愁,三峡成为人们寄托乡愁的最好意象。

一是社会大众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对专家的争论无时间、无兴趣,也可能缺乏知识背景作研究,从根本上搞清是非,社会大众对三峡工程争论的反应是“大家反对,我也反对;因为发对,所以反对”。没有具体的理由,没有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论证。

二是三峡是自然的三峡,也是历史的三峡、文化的三峡。三峡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意象,是一种情结。在《龙的传人》这首歌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三峡作为长江的一部分,是长江的精华所在,他的变化牵动着许多人的衷肠,他是中国人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可以说,三峡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文化乡愁。

三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使故乡面目全非,工业化造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使中国成为了现代怀旧和乡愁产生的土壤。故乡已回不去,三峡成为人们寄托乡愁的最好意象。

三、有关争论问题的基本结论

很多过去争论的问题,现在看都不是问题,比如国力能否承受,技术水平能否达到等,但很多问题仍然会争论下去。就几个主要问题,我汇报一下我的认识。

(一)因为防洪问题,三峡工程必须修建,不可替代

1950—60年代,洪灾每年死亡9000多人,今年1—11月,仅仅死亡181人。主要原因是国家防洪体系的建设、防洪能力的增强。长江防洪,由于两湖萎缩,必须给长江中游洪水找出路,在三峡地区修一个水库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因此,三峡工程必须修建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我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经过二十年的连续观测,我认为最大的影响是对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但对长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有多种原因的,三峡大坝只是一个原因。

  • 地震、滑坡和气候问题

汶川等长江上游地震与三峡工程无关,西南地区气候异常与三峡工程无关,三峡工程库区岸线坍塌滑坡逐年减少,没因此死伤一人,在可控范围内。

(四)三峡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三峡工程建设质量是所有水利工程中控制最严的,因而,我们有信心说是最好的。郑守仁院士说,保证使用500年,我们有信心。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6695.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5年1月21日 上午9:34
下一篇 2025年1月21日 上午9:35

相关推荐

  • 哈萨克斯坦男人穿着他们的传统服饰游长城,评论区的哈萨克斯坦网民兴奋了

    “中国的长城就是为了对付我们哈萨克斯坦人修的!” 图源:微博@蓝肤巨人黄 以上就是关于【哈萨克斯坦男人穿着他们的传统服饰游长城,评论区的哈萨克斯坦网民兴奋了】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11月30日
    6000
  • 赵心童瑞典“Q Tour”瑞典站夺冠并创147满分:重回比赛节奏成关键 中国斯诺克新星闪耀

    赵心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斯诺克盛会上展现了卓越技艺,夺取了2024/25赛季WPBSA Q Tour欧洲系列赛第三站的桂冠,并创造了该巡回赛历史上的首个147满分杆记录。这位27岁的中国球手在决赛中历经七局激战,最终以4-3险胜对手克雷格·斯特德曼。整个周末的比赛中,赵心童状态神勇,八场比赛中轰出八次破百佳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周六的64强赛面对14岁小…

    2024年10月7日
    12000
  • 武王墩一号墓出土1万余件文物 确认墓主人身份为楚考烈王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部门获悉,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野外考古工作日前已全部结束。   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带围壕的大型独立陵园,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武王墩一号墓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武王墩一号墓主人身份基本可以确认为《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战国晚期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地利用古…

    2025年1月12日
    4200
  • 极氪001碰撞试验撞坏测试台车 安全基因彰显实力

    极氪001碰撞试验撞坏测试台车 极氪001采用行业最高电池安全标准,其中极芯电池包使用NTP无热蔓延防控技术。该技术通过实时防控、智能断电、提前预警、主动冷却、被动隔热和快速排气等六大安全防护措施,提升电池安全性,有效避免车辆碰撞时对电池舱的威胁。极氪001碰撞试验撞坏测试台车! 基于纯电驱动理念,极氪001在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的支持下,利用先进的车…

    2024年11月4日
    12500
  • 从“有”到“优”,中山市网络安全能力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遵循。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网络安全建设,并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值此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召开之际,新华网对话广东省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叶永忠,分享“中山模式”网络安全建设背后的故事。   …

    2024年9月6日
    15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