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公共空间充分彰显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要义

 

空间是城市社会学的一条核心研究主线。现代意义上城市社会学的开创者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同心圆、扇形、多核心等城市空间结构或概念,主导了长至二战后的城市空间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学者列斐伏尔借鉴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将空间提到全新的理论高度,提出资本从生产领域的第一循环到空间领域的第二循环,生产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本身的生产”,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下必然产生空间的质与量、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空间的全球化标准与地方性意义之间三组矛盾等系列观点。但这些观点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受重视,之后引起西方社会科学界普遍的“空间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新城市社会学”,指出了城市生态学的局限,吸收了列斐伏尔、哈维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城市批判理论,着重强调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文化空间。总体而言,西方城市空间主要受资本主宰,公共空间受到商品化、私有化的威胁。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从历史演变来看,虽然有从强权政治到商业社会、从控制到脱离、从封闭到开放的趋势,或存在封闭(坊市制)—开放(街市制)—封闭(单位制)—开放(街居制)的往复,但国家权力始终是主导街道等公共空间命运的核心。改革开放后引入市场经济,资本开始成为决定城市空间的另一大因素。已有学者指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更多受到权力逻辑、资本逻辑的制约,需要更加注重生活逻辑,以达至三者的平衡。

虽然西方城市批判理论呼吁“社会主义空间生产”,国内城市空间研究强调“社会逻辑”,但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充分重视中国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十三五”“十四五”以来的一个重要现象,即城市公共空间的大建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后,上海实施的民心工程中许多都是公共空间建设工程。目前来看,上海已经形成了市—区—街镇—街区—社区多个层级的公共空间体系。市级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是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区级公共空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如虹口区的市民驿站、杨浦区的睦邻中心、徐汇区的邻里汇、闵行区的邻里中心、黄浦区的零距离、浦东新区的家门口服务站等。在街镇、街区、社区层级,已经初步形成了公共空间矩阵,贯通各个层级的典型公共空间就是党群服务中心。可以说,公共空间是人民城市最直观的体现和最充分的彰显。以公共空间来研究人民城市,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具有可以和西方城市空间研究进行对话、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社会学话语权的重大意义。

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城市公共空间应始终坚持和突出“人民性”,包括公共性、多样性、参与性和感受性。

一是优先公共性。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理念的,而滨江代表的是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体现的是人民城市的公共性。上海的民心工程也正是首先抓住公共空间这个人民城市建设的牛鼻子,把最好的公共资源留给人民,最大范围地回应公共需求,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共利益。在继续建设维护从市到区到基层多个层次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应注重空间使用,尤其是以空间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公共文化精神。

二是注重多样性。人民在政治意义上是整体,但在社会意义上具有多样性。上海大多数民心工程都目标清晰地指向“老、小、旧、远”等重点社会群体,但社会群体除了有“老”“小”等生命周期的划分,有“旧”“远”等居住空间的差异,还有物质利益的分化、需求层次的不同等多样性。要更好地体现受益群体全覆盖和需求回应全方位,并继续重点向那些在经济生活上面临困难或处于滞后地位的社会群体倾斜,以切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是提高参与性。从“人民城市人民建”到“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人民的参与性是人民城市建设活的灵魂。要继续从源头和过程两方面进一步加强人民的全过程参与,落实公共空间和民心工程的建设与运营长效化机制,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

四是增强感受性。公共空间和人民城市建设的成效性如何,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的感受性如何。要加强对群众感受性的评估,在内容上,既包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包括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在方法上,既可以依托政府部门的实事项目满意度测评,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的民生民意调查研究,还可以发挥“12345市民热线”“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等实时交互大数据平台的作用。

调研发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与运营尚存在空间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不高、自建自营过多和成本意识不强、功能规定过死和精细化管理不够、活动类型有限和吸引人群不多等问题。为提高以公共空间为载体打造城市高品质生活的能级与潜力,可从提升公共空间治理入手加强供给侧改革。

首先,空间目标是引领公共精神。公共空间承载的是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意识,强调的是“共”。精神上的“共”需要视觉上的“共”来强化,要改变空间名称和形象杂乱的状况,像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那样,适当统一标识规范。精神上的“共”更需要政治上的“共”来引领,党建引领不应局限于党群服务中心,而应覆盖更多的社区公共空间,使人们一望便知这是中国共产党提供的公共空间,一入就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亲切感、信任感、认同感。

其次,空间功能应突出公共治理。空间功能分表里,服务和活动空间只是表,议事和治理空间才是里,要表里合一,忌有表无里。空间的显功能,是在群众工作上门难的新形势下,变“走进去”为“请进来”,在空间里提供服务开展活动。空间的隐功能,则是变“陌生人”为“半熟人”,使空间成为社区议事和公共治理的平台,使基层民主真正运转起来。公共空间里可讨论垃圾分类、文明养宠、加装电梯等具体的生活政治议题,对社会治理有益无害。

再次,空间规划要提高精细水平。15分钟社区生活圈应尽可能多地统筹各种公共空间建设规划,着眼点不宜是过小的居委,也不宜是过大的街道,而应是中间层次的街区。在空间布局上,要充分考虑既有商业、政务、公共设施的状况。在空间模式上,可对商业不足予以弥补,可与商业服务错位竞争,可与商业空间相互融合,也可与政务受理展开合作。在空间选址上,要像商业选址一样,对周边居民的人口、经济与社会构成作科学细致全面的分析。在空间设计上,要强调专业化的全空间设计、社会化的全流程参与。在起点上,要将行政、专业、社会三支力量相融合。

最后,空间运营须推广成功经验。比如整体化运营。尽量对一个街区乃至一个街道的所有空间一起运营,以解决体制壁垒分割、空间不相往来的问题。整体化还可带来规模化,有了规模才会有盈亏平衡和边际成本递减,才能有经济效益。又如专业化运营。要将空间委托给第三方的社会组织或社会企业来运营,他们有一套专业化的知识、流程、方法,可有效解决活动类型有限、吸引人群不多的问题。再如社会化运营。整体化、专业化运营不能局限于街道、区域内部,由属地化的社会组织来做,相反要打破街道、区域的边界,促进空间的社会化运营。还要注意“互联网+运营”。规模大了、人群多了、活动密了、区域广了、空间活了,必然带来管理、协调、分配等问题,必须推广线上应用,进行“互联网+运营”,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李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6740.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5年1月24日 上午10:33
下一篇 2025年1月24日 上午10:33

相关推荐

  • 假期遇台风 出行出游请注意 中短途自驾需谨慎

    中秋假期期间,全国公路网将迎来出行高峰,尤其高速公路将成为中短途自驾的首选。根据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的研判分析报告,假期从9月15日持续至9月17日,共三天,期间高速公路维持正常收费政策。报告预测,每日平均车流量大约在3900万至4000万辆之间,其中小客车占比超过85%,成为公路出行的主力军。出行模式以返乡探亲和周边旅游为主。 预计15日上午,…

    2024年9月15日
    15700
  • 北京工作十年,一位35岁的北漂决定回台湾

    35岁生日前一个月,我在北京二环附近的胡同厕所轮流哭过。理由也非常浅薄:我想换工作,当我尝试将简历投向我认为适配的公司时,发现没有回音。 我周围的大陆同事与朋友,都异口同声:这时候别离职,别傻了,你35了现在多难找工作知道吗? 35岁,在过去一年,我花了非常大力气去对抗这个数字。 你35岁了!!! 作为一个自认合格的媒体人,过去一年,“35岁”是热门议题,我…

    2024年12月18日
    6400
  • 搞权钱交易 正厅级潘海被逮捕 长期沉迷赌博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潘海(正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贵州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贵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潘海作出逮捕决定。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潘海长期在贵州交通系统工作,曾任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级)、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七冶建设集团有限…

    2024年12月7日
    5700
  • 关税大战|贸发局料加征关税涉约150亿港元,下调今年香港出口增长预测至3.5%

    【特朗普/关税/贸发局/出口增长】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积极对外发动关税攻势,其中包括向原产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进口商品加征额外关税。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范婉儿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香港出口至美国,而又以中国内地为来源地的产品,占香港整体出口约3%,预计加征关税涉约150亿港元。 料对香港影响轻微  惟须调低香港今年出口增长预测至3.5% 范婉儿指,香…

    2025年2月6日
    100
  • 里斯本丸沉没票房破2000万 口碑逆袭,历史真相引共鸣

    中秋档期间,电影市场迎来18部新片,其中,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成为热议焦点。这部由浙江制作的影片,自9月6日上映以来,凭借出色的口碑,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了逆袭。截止到9月16日午夜,其票房成功突破100万大关,上座率更是遥遥领先于同档期其他作品。 《里斯本丸沉没》的制作成本高达5000万元,预计需要达到1.5亿元的票房才能回本。导演兼制片人方励在采访中坦…

    2024年9月21日
    14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