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今早(24日)讨论新界北新市镇及马草垄发展建议。有议员要求当局在搬迁居民时,必须做到原区安置,强烈要求政府可预留安置屋村;亦有议员关注区内过渡性房屋项目能否持续营运。发展局回应时强调,不会强行缩短已承落的营运期。
▲过渡性房屋项目“博爱升平村”去年入伙,议员关注项目数年后将面临拆卸。博爱图片
▲随着北部都会区发展,新界北新市镇将成为主要的房屋供应地。
议员冀北都新巿镇保留“打鼓岭”名称
身兼打鼓岭乡事委员会主席、选委界陈月明关注新界北新市镇的名称,指由于洪水桥下村新发展区、新田科技城、北都发展区等,都引用到原有土地的由来,故强烈建议未来新市镇保留打鼓岭。她更指正当局,打鼓岭是一个乡、一个区,不是一个点,强调香园围、文锦渡、恐龙坑等,都属于打鼓岭,希望当局日后落区咨询时能清楚说明,否则地区老人家会很大意目。
她亦称,当局拟于区内建设的企业园涉及新兴产业,涵盖物流、食品等,令人感觉很乱,好像把民生配套产业全放到打鼓岭,但低空经济却没有提及,批评这些产业不属新兴,更与新质生产力要求差距大,认为企业园应与区内规划的大学城有更密切的关系。
倡设安置屋村让居民原区安置
陈月明更因应发展区涉及搬迁,要求当局进行原区安置。她解释很多居民三代在区内居住,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更有一条村因当年的“误会”而无被英政府纳入认可村落,强烈希望区内可预留安置屋村,包括首批搬迁的居民都要做到原区安置。
质疑“居住先行”及“产业带动”优次安排
选委界洪雯表示,当局计划中新界北新市镇属于优先发展区,但她认为要如何决定那些属于优先发展,不能只看当区,而是要跳出这个小地块,从整个北都去看。她续称,以往新市镇发展是“居住先行”,但现在思路转变至“产业带动”,认为该区或需要基建先行、吸引企业落户等,问及当局如从北都大区观看,该如何去画分优先次序。
建议亦提及口岸经济,她认为如何做好口岸经济发展,与未来口岸发展是息息相关,而不少的口岸附近一带,是被大量的禁区包围,关注发展局有否与保安局、环境局等商讨,如何整体调整边境禁区范围,以令这些口岸发挥最大的价值。
洪雯亦关注过渡性房屋去留
新界北新市镇“优先发展区”内的过渡性房屋项目“博爱升平村”,去年8月才入伙。洪雯表示,这个项目政府批出3.37亿元兴建,入住率只有三成三,关注当局有否从整个北都规划去思考区内过渡性房屋项目,若因应有关发展,项目数年后将面临拆卸是非常、非常浪费,建议当局考虑以换地等方式,发挥过渡性房屋的价值,更好利用资源。
甯汉豪:不影响政府承诺最低限度营运期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表示,过渡性房屋的讨论由第一天开始,就是要找一些土地没有长远项目,让该幅地可于短期内“启动”,但当长远用途出现时,这些项目就要离开,但不代表政府会强行压短项目的使用期。
她以升平村为例,该位置将发展为住宅,支援附近的大学城,发展期有弹性,一再重申不会影响政府承诺的最低限度营运期。至于可否延长限期,她说会与房屋局沟通,亦要考虑大学城的发展,看到甚么时候需要离开。她又重申过渡性房屋的组件可移往其他地方重用,不希望出现浪费。
至于禁区缩减方面,发展局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主任丘卓恒表示,政府早于2010年代已就禁区进行大幅的缩减,由落马洲到莲麻坑,除沙头角外,禁区只余一条巡逻路及口岸建筑物的范围,与深圳安排相约。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