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新年前后,中日关系出现改善的势头。两国高层通过多种方式保持互动,各领域各层级对话逐步推进。两国关系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中日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和分歧,需要双方同向发力才能推动两国关系持续良性运转。
寒冬透暖意:中日关系呈现向好趋势
石破茂内阁自2024 年10 月成立以来,对改善发展中日关系释放出积极信号,中方也及时给予回应。11 月,习近平主席同石破茂首相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12 月,日本外相岩屋毅访华,这是日本外相时隔1 年零8 个月再次访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岩屋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以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分别与岩屋毅举行会谈。双方均表示要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日关系深入发展。
中日新一轮政治互动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双方正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指引,不断推进中日关系向好发展。岩屋毅访华期间,王毅与其共同出席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中日双方达成10 项重要共识,涵盖深化青少年、教育、旅游、媒体、智库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日本宣布将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政策,便利双方人员往来,而此前中方已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试行免签政策。2025 年1 月13—15 日, 应中国共产党邀请,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率日本执政党代表团访华。双方共同举行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九次会议。此外,中日两国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持续进行多轮磋商并达成一定共识。近日,石破茂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日本首相访问中国是极为重要的事”,再次表达了访问中国的意愿,此番表态又为中日关系改善增添了一丝暖意。
改善正当时:中日关系向好回暖具有积极意义
中日毕竟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同为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意义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同样,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不仅对双方也对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改善为两国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带来机遇。中日是搬不走的邻居,两国长期的交往历史表明,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并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双方务实合作也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华认知开始逐渐出现偏差,近年来甚至呈现明显的倒退,尤其是错误地将中国定位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战略挑战”,这明显偏离了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在这种错误认知引导下,日本的对华政策给中日各领域各层级的交流合作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近期的中日高层互动中,日方多次表示中日务实合作潜力巨大,无意同中方“脱钩断链”,希望同中方促进互利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推动经贸、绿色发展等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这种对中日合作的积极态度表明,石破茂政府正试图改变岸田文雄执政时期对美“一边倒”、全面配合美国对华围堵的政策。中日关系向好回暖将为双方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中日关系改善也可为地区和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日作为地区和世界重要国家,可在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产供链稳定畅通、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正如中方所指出,“中日关系稳定了,亚洲就更加稳定;亚洲稳定了,就能在世界上发挥更重要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地区和国际形势,中日关系改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是两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正确选择,将为两国携手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创造条件。
乍暖须防寒:中日关系行稳致远尚需持续发力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中日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双方唯有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才能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中日双方要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对话沟通,妥善处理矛盾分歧,维护中日关系大局。日方应树立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排除外界干扰,以战略和长远眼光,从两国根本利益出发,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而不是将改善中日关系作为应对内外不确定性的权宜之计。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度高,可以通过深化经贸合作,依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发挥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互补优势,挖掘经贸合作潜力,实现互利共赢。中日都是引领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对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双方应加强沟通协调,反对“去风险化”“脱钩断链”等错误做法,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
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两国可通过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近年来,双方民众对彼此的亲近感和好感度一直在低位徘徊,此次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会上达成的10 项共识为双方密切民间友好交往、扩大相关领域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中日要将10项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深化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树立正确客观的相互认知,营造健康理性的民意环境,为推动两国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筑牢民意基础。
和以致远,容则共通。当前,中日关系再次站在关键路口,这需要双方同向发力和共同努力。在大变局加速演进之下,中日关系改善对两国发展是战略机遇,对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也是重大利好。中日关系如能顺利企稳回升,将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投射一道曙光。
来源:《当代世界》2025年第1期;作者:白如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7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