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政府财政紧绌,正面对挑战,基于社会共同承担的原则,教资会未来3年对大学的拨款将有所调整。
蔡若莲今(2月1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教资会遵从共同承担原则,将调整未来3年对8间大学的拨款,8大除了政府拨款外,院校也有其他收入,包括接受外界捐献及研究院课程的学费收入等,一直以来财务稳健,当局会给予校方有足够时间消化及进行财政规划,相信调整不会影响各院校的运作及竞争力。
加学费需平衡对人才吸引力
对于有意见指出,政府对每个非本地生补贴数万至10多万元,建议政府长远应逐步增加非本地学生学费至收回成本,蔡若莲称,需要平衡对人才的吸引力,举例指新加坡现时收取非本地生一年约10多万至20多万元学费,若香港贸然调整至30多万港元,就会削弱吸引力,难以吸引优秀学生来港。
至于来港人才的子女可否用本地生身份升读大学,蔡若莲称来港人才子女拥有香港身分证,已有香港教育的保障,当局正检讨专上院校取录学生的“本地生定义”,检视本地生定义会否影响香港学生升读大学,亦会以“择优而取”的原则,包括考虑非本地及本地的二分法,本地生亦可以厘定不同的学费收费层级等,暂时未有定案。
STEAM与电子教学是相辅相成
另外,为推动香港学校教育的数字转型,行政长官在去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蔡若莲称,中小学课程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高小课程会加入编程教学,初中有人工智能单元,而一直致力发展的STEM教育就注重数学工程,及加强应用能力。STEAM与电子教学是相辅相成,朝加强资源开发,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是希望整合现时教育城、众多的优质教育基金或在课程内与不同持份者如何整合各方面资源,进一步加大力度去推动。
在2023年的施政报告中,特区政府表明,要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蔡若莲表示,人数与质数同样重要,一定要有吸引力才能吸纳到有质素的学生,现时各院校报名情况涌跃。不单是香港,全世界的非本地生比例,均以内地生占最多,香港院校在吸纳内地生之余,亦希望多元化,因此都很自律,一般会控制内地生不超过五成,其余重点吸纳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2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