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日(3月25日)公布公营医疗收费改革细节,将在5年内将资助率分阶段降至90%。医卫局发言人下午在技术简介会指,预计2026年首阶段收费改革实施后,资助率将是94%,预计在2028年和2030年再做两轮改革,以达最终90%目标。但届时共付比例所作的调整,需与成本挂钩,属于“动态变化”,需全盘再作考虑,但大原则仍是门诊服务资助率“调得较低”,住院的资助“调得较高”。
▲政府今日(3月25日)公布公营医疗收费改革。
▲卢宠茂强调改革是“承担不减”,做到“能者共付”之余,也要“轻症共付”。
2028年再检讨急症室收费
急症室收费改变后,发言人指相信必有市民减少使用,至2028年会再检视400元收费会否达到目标效果,“故市民因而行为改变的比例,我们未作预计”。宏观预计,急症室加价等改革实施后,每年约有30亿元新增收入,预计可覆盖收费上限等新措施增加的开支,但要视乎实际收入变化,再决定会否上调共付额,故亦不会有“收入目标”,“收不收到30亿元也不紧要,最重要是改变市民行为”。
发言人又解释,在加强医疗保障上的三项措施,即“优化减免机制”、“全年1万元收费上限”及“加重药械保障”是保障不同背景病人,相信较难有人“三种保障都受惠”。按照目前设计,最贫穷的人士,如领取综援者在公院收费会获全数豁免,而“优化减免机制”则将减免资格拉阔至接近申请公屋资格,即与“中低收入士”相等,其全年医疗费用相信亦低于1万元。若中产等连“减免资格”也不符,则可通过“1万元上限”,令全年医疗费用控制在相等于二人家庭收入中位数的“半个月收入”,相信已足够及合理;至于自费药物者,则可通过优化的撒玛利亚基金去补底,“故理论上病人是在‘减免’机制或‘1万元上限’中二选一,并通过撒玛利亚基金用昂贵自费药物”。
“1万元上限”病人需向医务社工申请
发言人补充,“1万元上限”需由病人主动向医务社工申请,当在公院累积至一定费用“感到吃力”时,便可提交申请,并由医管局计算该年度是否已用足1万元,“若用多了会退款,并在该年度不再收费”。至于病人要累积到什么金额才可申请,发言人指因“未过1万元根本无豁免”,故建议用足1万元才申请,“满额后,除自费药物外,不论在急症室、专科门诊或住院等都不会收费”。对相关行政成本,及怎样查看每年累积金额,发言人指会考虑透过HA GO供市民查看累计金额。
对哪类病人会用到1万元上限,发言人指多为“不时需住院病人”,如急症中风病人多在急症病床住7至10日,并在康复医院留院2至3周,其后再要做物理治疗,及需管理高血压等慢性病,并做影像检查等确保病情进展,“如急症病床上调至300元一日后,若要住院超过30日,有慢性的重病患者通常都会一年用超过一万元”。
发言人又补充,优化费用减免机制后,合资格人数会由30万人增至140万人,“目前合资格者中有1、2万人会申请相关减免,至于扩大至140万人的基数后申请者变化,要待推出后才知道”。
不会存在“收了钱先救”
至于将来会否引入“强制医保”,发言人指随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治疗费用和药费也会不断上升,市民需要考虑是否通过医保加强保障,但政府现时对此未有立场,“对医疗融资方向,未来数年可继续讨论”。
对急症室加价后,发言人重申因危殆、危急者要马上抢救,故不会存在“收咗钱先救”,未来也考虑将急症室退款安排恒常化,亦强调急症室和普通科门诊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多年来累积的“错配”,亦是今次改革要扭正的重点。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3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