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昨日(26日)公布,正调查一宗怀疑因进食野生菇类引致的食物中毒个案,并呼吁市民切勿采摘及进食来路不明的野生菇类,以免发生危险。
▲市民切勿采摘及进食来路不明的野生菇类,以免发生危险。资料图片
六旬妇误食野菇中毒
卫生防护中心指,一名60岁女病人25日进食自行采摘的野生菇类,约15分钟后即出现冒汗、唾液分泌增加、呕吐及腹泻征状,随后前往求医,经诊治后需留院观察,目前情况稳定。卫生防护中心正就事件展开进一步调查。
误食中毒速送医 尽可能携带剩余菇菌样本
卫生防护中心强调,市民难以透过外观辨别菇类是否含有毒素,误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进食菇类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为急性,中毒症状通常于短时间内出现,包括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肠道征状。由于野生菇类种类不同,亦可能出现大量流汗、幻觉、昏迷或其他神经系统病征,以及肝衰竭,严重者更可引致死亡。
卫生防护中心提醒市民,若进食菇类后出现不适,应立即求医,并尽可能携带剩余菇菌样本,以便医护人员辨识种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3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