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蔡海伟的最后上班日,明天起便卸下任职11年的行政总裁工作,告别社联。财赤下,《财政预算案》提出削减社福开支,成为他离任前最大忧虑,直言“受苦的是基层弱势”。他半生在社联工作,有份促成设立扶贫委员会,近年又落实发展过渡性社会房屋,并推动乐龄科技及“照护食”软餐。临别在即,千言万语,他建议当局继续改善高龄化服务、关顾照顾者,并关注青年精神健康问题,更勉励同工怀抱照顾弱势社群的初心,即使遇到难题,尽力去做,总有得 。
▲回望社联工作,蔡海伟指满足欢乐多于失望遗憾。
现年61岁的蔡海伟,近日忙于执拾办公室,并与新任行政总裁陈文宜交接工作。下月起,他转当属义务性质的顾问,至于退休生活仍在筹划,但不会再当受薪工作,若是涉及社福的义务工作,仍会考虑。蔡于1992年加入社联,至今33年,最初任职复康部及政策研究部,其后晋升为业务总监。他于2013年12月接任行政总裁,在之前的21年间一直从事研究工作,其合约原于今年下半年结束,但已过退休年龄的他,于去年底提出离任,获社联接纳。
近年香港经历各项转变,疫情期间,他和社联团队支援基层,由订购口罩到安排“上门”注射疫苗;疫后复常,但经济仍待复苏,港府面对千亿财赤,上月《财政预算案》力主节流,包括削减社福开支,至2027/28年财政年度,社福机构削减资助额累计达7%,社福界忧削资下难维持服务,基层顿失依靠。
拥有520多个机构会员的社联是社福界最大平台,蔡海伟直言,“削资下,受苦的是基层弱势。”他理解财赤下要共渡时艰,但削资加上近年社福机构的捐款减少,“每一项服务对基层都十分重要,不能轻言削减,希望政府不是一块铁板,重新考虑。”他称,最理想是当局豁免削资,但若必须削减,则盼调低幅度,惟日后当财政改善,政府应回复原有资助额。
“削资下,受苦的是基层弱势”
回顾在社联的工作,他直言满足欢乐多于失望遗憾,满足的是促成设立扶贫委员会及订立贫穷线;落实过渡性社会房屋、推动乐龄科技及照护食;失望是未能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及“全民医疗保障”。
▲1998年,蔡海伟与已故社联总干事许贤发,回应《施政报告》。
他忆述,90年代不少港人炒楼炒股致富,但风光背后,工业北移及制造业式微令不少人失业。1996年,他调任社联政策研究部研究贫穷情况,“当时社会不掌握,亦不关注贫穷问题。”其间统计出60万人处于赤贫水平,约占当时人口10%,翌年起社联每年都促请政府成立“扶贫委员会”,并自2000年起每年公布贫穷数据。
有份促成扶贫委员会及订贫穷线
有关倡议直至8年后才见成效,他说,“2004年12月27日,圣诞假后收到特首办来电,称时任特首董建华于下午约见社联。”他立刻通知身在海外的时任社联行政总裁方敏生,并于下午跟团队拜访董建华,获通知翌年将成立扶贫委员会。至于官方贫穷线,则直至2013年才正式订立,他指反映政策倡议不能一蹴而就。
至于落实过渡性社会房屋、推动乐龄科技及照护食,则是他上任社联行政总裁后的成果。2017年社联参与全港首个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项目,他称,当时翻新旧楼后租出,共500个基层家庭受惠,之后于闲置土地,以“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兴建过渡性房屋,当中包括“南昌220”项目,亦奠定政府建造过渡性房屋的政策,以及由社福机构营运的模式,大大改善劏房户及基层家庭的生活。
▲蔡海伟任内成功推动乐龄科技。
他亦预视人口老化问题,推动乐龄科技,曾到日本考察,认为社福界可运用科技改善长者及残疾人士生活,并于2017年举办香港首届乐龄科技博览,向香港推广相关产品,政府亦于翌年拨款10亿元,成立“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资助社福机构购置相关产品。此外,他亦推广“照护食”软餐,前年社联制订本地首份《照护食标准指引》,成为业界指引,更有连锁快餐集团推出软餐,回应需求。
由90年代一路走来,他指社联于推动政策及业界发展上的角色逐渐转变,由过去以研究为主,藉公布结果倡议政策,至近年尝试将概念“落地”,如过渡性房屋及乐龄科技,让政府看到价值及可行性而引用于政策,认为方法不同,但目的一致。
至于他认为遗憾的是,政府未有接纳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计划及“全民医疗保险”计划的建议,但现时推行的“强积金”及“长者生活津贴”计划,亦跟社联倡导的计划有70%至80%接近,符合大半目标,认为政府已作聆听。不过他强调,政府制订政策时应有长远计划,否则“迟了便回不了头”,而未来社福界要加强与不同界别合作,达致“同行共创”。
高龄化是香港未来一大挑战,他指,日本同样面对严重人口老化,当地于2000年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当市民年老后要租借或购买护理用具、入住院宿、聘用家居照顾,可由保险付费,认为香港亦可参考做法,筹划未来。随着高龄化而来的照顾者问题,以及近年极受关注的青年精神健康,他认为社福界都应继续关注。
▲蔡海伟亦推广“照护食”软餐,并制订本地首份《照护食标准指引》,更有连锁快餐集团推出软餐。
蔡海伟因数理科成绩优异而入读大学机械工程科,毕业后当了33年社工,实现助人的初心,他指社福工作从来不容易,鼓励同工毋忘照顾弱势的心志,“当你付出越多,得 会越多,即使遇到难题,尽力去做,总有得 。”
后悔太早投入政策研究 未有机会接触前线工作
说到社工生涯的憾事,外形清 、一副教师模样的蔡海伟笑言,后悔太早选了政策研究的工作,现在回望都会反问,“自己是否也可胜任前线工作?”
▲1998年,蔡海伟(左一)出席贫穷研讨会。
▲蔡海伟重视青少年工作。
他忆述,早年已对青年工作有浓厚兴趣,中学时期的义务工作亦有服务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他受聘于北角一间中学,任教高考班级的物理科,“两年间准备了几吋厚的笔记,而且每星期两晚到新蒲岗一间青年中心当兼职,筹办青年活动。”其后他到美国深造社工硕士课程,回港后曾短暂加入一间社福机构,负责设计课后托管服务,之后转职社联当研究工作,从未接触前线工作。
他指,青少年是社会未来栋梁,就社会事件后,不少年轻人被捕及受审判刑,为所干犯罪行承担法律责任,亦感谢社会各界接纳这些重投社区的年轻人,更希望社会为其他不同的年轻人提供机会,让他们一起建设香港。
真正放假先往日本赏樱 重入厨房煮家常菜
明日起,蔡海伟将告别湾仔社联总部,展开退休生活。他称,未来路向仍在筹划,但初步计划报读课程进修、筹备其他旅程,以及重拾入厨的乐趣。
本周六,蔡海伟将与去年退任环境及生态局常任秘书长的妻子刘利群前往日本京都赏樱,“今次旅程为期2星期,过去从未放假超过7日,而且途中亦要不停覆电邮及WhatsApp,这次卸任后的旅程相信可以获得真正休息。”旅游是蔡的喜好,过去他多次参加海外考察团,惟始终带有工作性质,他称未来会到访不同国家地区,体验各处的风土人情。
▲蔡海伟于2013年接任社联行政总裁,图为他与社联前主席陈智思(左)及前任行政总裁方敏生(右)合照。
在社福工作度过大半生,他说,退休后要报读课程增值和进修,除个人偏好的语言课程,“希望多认识AI(人工智能),追上时代步伐。”当上社联行政总裁后,前后10年间他持续于报章撰写专栏,分享对社福及民生议题的意见,上星期亦搁笔暂别读者。
蔡海伟在家中排行最小,自言早年负责造饭煮 ,“蒸鸡蒸鱼都十分在行,特别擅长把鸡斩件上碟。”不过,他说数年前在社联活动再次操刀“斩鸡”,却发现生疏不少,未来打算重入家中厨房,煮家常菜。蔡海伟祖籍福建,他称很怀念童年时,母亲烹制的家乡小食“润饼”,笑言未来有较多时间可以自家制作品尝,重温旧味。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3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