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近年积极推动金融科技(Fintech)、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等发展,但金融业在这些新兴领域的人力资源亦面临不少挑战。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行政)谭嘉因在2020/21年度获政府资助进行研究,就金融科技、保险科技和监管科技方面的人才状况,估算人才需求和供应、确定人才缺口,以促进制定有助金融业转型的人力政策。
疫情令金融科技人才流失 谭嘉因:去年起逆转现“净回流”
谭嘉因2020/21年度获特首政策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资助约460万元,调研金融、保险和监管科技人力状况,以保持香港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地位,为期36个月。 研究过程中,团队与求职平台“JobsDB”开发网上平台,实时更新香港六个新兴行业的供求和市场趋势,同时让公众免费查阅。 六个行业包括AI、大数据分析、Fintech、生成式AI等。
疫情期间,香港曾出现金融科技人才外流至外地例如伦敦等现象,谭嘉因指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起人才流动趋势逆转,出现“净回流”(net inflow)。 他分析,这反映香港经济环境虽有挑战,但相对其他市场稳健,尤其AI与虚拟资产等新兴领域创造了大量机会,这些新机会正是吸引人才回流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实习计划对人才培训至关重要
谭嘉因表示,港府及监管机构在推动Fintech发展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例如金管局与5至8间本地银行合作的“金融科技实习计划”,为大学生提供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金融场景的机会; 实习计划不仅帮助学生理解Fintech的应用场景,还为业界提供具实战经验的人才,相信对保留本地人才至关重要。
香港尖子钟情读医 谭:学生应理解AI颠覆性
除了本科生教育外,谭嘉因认为人才培训需全方位推进,例如企业的中高管理层也需深入理解Fintech、AI趋势,“以上而下的内部培训很重要”,以推动资源投入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他认为,若高层对科技潜力缺乏认知,企业或错失转型机遇。
对于香港DSE“状元”、尖子一直倾向选择做医生、法律等传统专业,应如何吸引学生投入新兴领域,报读Fintech、AI等相关科目? 谭嘉因坦言不预期中学生了解行情,但相信大趋势已经可看到,若学生能理解AI对各行业的颠覆性影响,或许会更愿意投身科技领域。
毕业生应选择向上流动行业 避免被AI取代
他以医疗为例,在部分专项方面,AI已能透过学习大数据,分析X-Ray、CT或电脑素描影象,提供比人类医生更精准的诊断,“未来医生仍不可或缺,但工具将全面革新”。 他笑言,“一个人一生可以睇几多张片? 但AI就可用以百万计嘅片去训练“。 他强调大学毕业生仅约22岁,仍有数十年要工作,因此应在选择路向时确保投身的行业有向上流动的机会,而非在数年后或被AI等科技取替。
倡政府推大型金融基建项目 产生溢出效应
至于相比竞争对手新加坡,香港优势为何? 谭嘉因指,香港有5间大学全球排头100,其中3间更跻身全球前50,反映香港有能力培训人才。 此外,香港与大湾区很多交流,在高科技方面对香港帮助很大,尤其在大数据和利用DeepSeek AI等协助研究。 他建议政府在经济低迷时,可通过大型金融基建项目创造机会,产生“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类似美国阿波罗计划对航天工业的推动。
高才融入香港行业非一朝一夕 储经验需时
政府2022年推出“高才通”计划,吸引世界各地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及高学历的高端人才来港,当中不乏创科人才。 谭嘉因认为需时磨合,因不少高才可能是电脑或IT专才,但要应用在香港环境则需要经验,例如Fintech利用科技融入金融。
深化产学合作方面,他认为政府可透过政策支持,让本地初创企业与大学参与大型金融基建项目,如稳定币或虚拟资产系统开发,优先考虑香港人才参与,以推动技术创新并培养人才。 他又指,鉴于AI科技与全球局势变化迅速,政府、监管机构、业界与学术界需定期对话,确保政策与时俱进,应对新挑战。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3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