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体系化研究,就是将研究对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加以把握,避免碎片化研究,杜绝断章取义,要完整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揭示其内在的总体脉络和逻辑联系。学理化研究则聚焦研究对象的道理、学理、哲理,力求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内在根据、内在逻辑和世界观方法论。
其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何发展和如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时代之问,谱写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篇章。在回应新时代这一主题的过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主体性。
我们讲的文化主体性,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持文化的自信自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的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力。
再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线。
主题决定主线,主线围绕主题展开。“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判断,也是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主线的基本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线展开。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一方面,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直面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类文化问题,展开关于文化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要求的论述。另一方面,以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依据,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逻辑,深刻揭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根基、现实路径与未来走向。
最后,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
我认为,这一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为三句话: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文化建设中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同年10月,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性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三点与“六个必须坚持”中的三个方面紧密相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它们具有根本性、统摄性和指导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最为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其最为显着的内在规定性。它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立场,以及中华文明在发展历程中秉持的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精神。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的精神前提,是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是坚持文化发展的自强自立,更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立场和原则。
“开放包容”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质,也展现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发展的世界眼光。它是中华文明的独特品质,更是推动文化和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的开放性与民族性、世界性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守正创新”揭示了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指明了文化传承发展的正确道路。“两个结合”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蕴含了守正创新之道。要守住马克思主义的文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三个层面的创新:一是使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本土化和中国化;二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转化,即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在“第二个结合”的方式上实现创新,即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有效方式。
最后再强调一点,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性要求。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正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特征和根本方法论。我们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认真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结合地区、行业、职业等,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而努力。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3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