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鸟会公布“全球黑脸琵鹭同步普查2025”结果,今年黑脸琵鹭全球数量首度突破7,000只,录得7,081只,较去年微升93只,按年增幅1.3%。而后海湾(包括香港及深圳)数量则按年下跌逾一成,录得328只。香港观鸟会提醒今年全球族群数量增幅放缓,反映黑脸琵鹭数量增长或接近瓶颈,吁全球订下更积极的保育目标,望复育更多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和度冬地,守护全球濒危物种。
台湾是今年全球最大的黑脸琵鹭度冬地
香港观鸟会每年1月发起“全球黑脸琵鹭同步普查”,今年普查于1月17日至19日进行,动员全球逾200名保育专家及义工数算,涵盖香港、内地、台湾、韩国、日本、越南等11个黑脸琵鹭迁飞路线上的度冬地区。今年台湾继续是全球最大的黑脸琵鹭度冬地,数量较去年微升至4,169只,增幅为0.8%(34只),占全球族群总数58.9%;而内地作为全球第二大的黑脸琵鹭度冬地增幅收窄,录得共1671只黑脸琵鹭,较去年增加2.5%(41只);日本则录得共716只黑脸琵鹭,较去年增加2%(14只)。
后海湾族群数量跌至328只
香港观鸟会总监余日东表示,虽然全球黑脸琵鹭数量创新高,但今年增幅放缓至仅约1%,为近十年来的第二低。至于种群数量增长是否已达瓶颈,则仍需进一步观察。他特别指出,黑脸琵鹭三大度冬地区为台湾、内地及日本,今年的增长幅度均较以往明显放缓。他建议订下更积极进取的全球目标,不但要达到湿地不再减少,更要增加湿地面积总量,和积极管理及修复更多黑脸琵鹭的繁殖地和度冬地。
今年全球主要度冬地的黑脸琵鹭数量均有所增长,惟后海湾跌至328只,较去年少47只,跌幅为12.5%。余日东指,后海湾族群数量过去十年间增长近乎停滞,全球占比更不断下滑,估计与本港湿地面积和质素状况有关。他担忧,倘若本港湿地面积未来无法增加,甚至出现面积减少和生境质素下降的情况,恐怕难以吸引更多黑脸琵鹭来港度冬。最坏情况下,黑脸琵鹭或会放弃来港度冬。他表示,香港掌握着黑脸琵鹭在大湾区最大的度冬地,有责任保护其湿地。
风电场成候鸟迁飞威胁
另外,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离岸风电场正成为候鸟迁飞的致命威胁。余日东指出,风电场一方面令黑脸琵鹭栖息的泥滩面积缩减,另一方面风机叶片运作时更可能对候鸟造成致命伤害。他解释,黑脸琵鹭迁徙需多个补给站,单一地区的环境变化将影响整个族群,认为保育要扩展至区域性,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他呼吁沿岸地区采取改善措施,保护迁飞候鸟的安全。
观鸟会倡土地政策考虑生物多样性
政府早前公布《黑脸琵鹭物种行动计划2024-2028》,提出19项行动,第一项为“审视发展建议、基建项目或土地用途规划”,以确保黑脸琵鹭栖息地的就地保育。然而,此行动的负责机关未涵盖发展局、规划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等核心决策部门,反映生物多样性考量尚未有效纳入跨部门的土地政策主流。余日东建议,政府有必要正视和堵塞此制度性缺口,以保证湿地保护能优先纳入北部都会区等空间规划的考虑之中。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3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