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免遣返声请不获确立人士,即俗称假难民的滞留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与特区政府关注的焦点。新民党立法会议员黎栋国今日(2日)提出“优化处理免遣返声请”议案,促请特区政府进一步优化处理免遣返声请及遣返程序,研究修改法例,以加快处理积压个案,缩短他们滞留香港的时间。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政府非常关注滥用免遣返声请机制的问题,但作为一个尊重法治、依法施政的国际都市,在处理免遣返声请时,政府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包括终审法院所订的高度公平标准及顾及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邓炳强表示,政府非常关注滥用免遣犯声请机制的问题。资料图片
邓炳强 : 五大范畴解决假难民问题
邓炳强表示,政府多年来一直认真正视,积极应对这个社会十分关注的议题,并且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高效率处理免遣返声请,尽快遣送这些声请不获确立者离开香港。特区政府有五大范畴推动有关问题解决,包括源头堵截、严厉执法 、高效审核、依法羁留及大力遣送。
阻止可能滥用免遣返声请机制人士乘坐来港班机
邓炳强指,源头堵截是防止滥用免遣返声请机制的第一道防线,特区联同内地及澳门相关部委成立专班,以高层次领导堵截非法入境者工作,并加强联合执法,效果显著。他指在2024年被截获的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数字已较2023年10月高峰期大幅下跌84%,每月平均大约60人。为了更精准打击偷渡行为,特区政府会持续与内地及澳门有关的执法机构加强三地情报交流。
为阻止可能滥用免遣返声请机制的人士乘坐来港班机,政府于2024年9月分阶段推行预先通报乘客资料系统,邓炳强形容系统推出短短数月已发挥功效,识别并拒绝一些不合资格人士登机,包括曾被拒绝免遣返申请并遣回原居地的人士,成功将第一道防线扩展到香港以外。
去年拘捕444名非华裔非法劳工及146名雇主
邓炳强表示,当局知道不少滥用机制人士都藉着提出免遣返声请而滞留在香港打黑工,因此政府必须杜绝潜在免遣返声请人士和非华裔非法入境者来港的经济诱因。政府会严厉打击非法劳工和聘用非法劳工,入境处继续加强针对入境罪行和非法受雇的执法行动,去年已巡查目标场所13,306次,较2023年多了254次,并拘捕444名非华裔非法劳工及146名雇主。
议员建议设新法庭处理司法覆核
提出该议员议案的黎栋国表示,免遣返声请问题长期困扰香港,对政府财政、社会治安以至法庭工作量都带来冲击。他认为问题根源源自经济诱因,指有关人士持有俗称行街纸的临时身份证明书可以随意工作,加上政府必须要用高度公平的程序审核,有独立上诉委员会和司法覆核,更可提出后继申请,形容“用10年仍未能完成的案件比比皆是,结果新来者不断,失败者又未能快速送走,人数越来越多”。他建议政府可以参考英国做法,设立一个新的法庭处理申请者提出的司法覆核。
议员倡被定罪免遣返声请人需实时递解出境
工联会邓家彪表示,欧洲过去经常辩论难民的问题,提及北非、叙利亚、乌克兰的难民都是受到战争影响的国家,反观如今来港申请的“难民”来自印度及印尼,分别位列全球GDP第5及第8,越南是制造业大国,直言“很难想象这些政局相对稳定的人以政局不稳定等为由申请来港”。他亦就原议案提出修正案,建议当局订明免遣返声请人如因干犯罪行被定罪,执法部门有权实时将其递解出境,以进一步保障香港社会整体利益及公共安全。
邓家彪表示,全球多国都有强制遣返的法例,他提及美国《移民与国籍法》有关“重罪”,即包括谋杀、强奸、毒品贩运、暴力犯罪、诈骗(涉案金额超1万美元)等,无论刑期长短,均可能被强制遣返。加拿大的《移民与难民保护法》,就“严重犯罪”人士,如判刑6个月以上即可启动遣返程序。
议员认为加快审核治标不治本
另一名立法会议员吴杰庄表示,政府每年耗损逾10亿元公帑处理“假难民”问题,多年来开支过百亿元,浪费社会资源,而且养虎为患。他认为酷刑声请上诉委员会可引入专业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加快审理程序,实时遣返不合资格者,以起阻吓作用。
不过,他指加快审核程序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优化现行程序的同时,必须意识到,免遣返声请制度的根源问题来自于香港需要遵守国际公约,包括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该公约的相关条款,虽然以保障人权为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被部分人滥用,成为“假难民”滞留香港的法律依据。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3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