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舒:中国古典美学的雄浑

 

中华美学一直以来都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范,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范畴与艺术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当前,推动构建中国美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此,本刊特约请三位学者立足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标识性概念,从平淡之美、雄浑之美、典雅之美三个角度出发,深入阐释中国文化中的平淡之美、中国古典美学的雄浑、典雅与文人的理想生活,以期引发学界关注和进一步思考。

中国美学是一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体系,不仅有偏于内敛的阴柔之美,也有充满进取精神的阳刚之美。《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阳”的一个重要代表是雄浑。作为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二十四诗品》第一篇就是雄浑,与此相关的还有豪放、劲健、飘逸、流动等。雄浑诗品展示了中国美学典型的阳刚之美。

中国美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儒道互补,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雄浑的范畴中。雄浑可以用一个字来定义:大。总体而言,雄之大源于儒家,浑之大出自道家。

首先论“雄”。中国古典文学家郭绍虞在《诗品集解》中指出:“雄,刚也,大也,至大至刚之谓。”“至大至刚”源自孟子的思想,这是一种通过道德修养带来的人格力量。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认为,这种至大至刚的气不仅充实于内,而且弥漫于整个宇宙,给人一种崇高伟大、雄浑劲健的美感。这种境界源于儒家的仁义道德修养,以及主体人格的高扬。孟子强调,这种阳刚之气是“义与道”的产物,只有通过“集义”和“养心”才能具备。因此,儒家所说的“大”主要源于伦理道德的修养,体现为浩然正气和崇高精神。《二十四诗品》中对“雄”的界定是“积健为雄”,这与《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密切相关,都强调了一种至大至刚的人格力量。

美学上,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风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集中阐释了“风骨”这一概念。曹顺庆认为,《文心雕龙·风骨》篇实际上是对汉魏时期雄浑观念的理论总结。刘勰将建安文学的特点概括为“雅好慷慨”,主张这种慷慨之气源于时代的离乱和风俗的哀怨,表现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认为,刘勰的“风骨”范畴强调的是一种作品骨干坚挺、高峻磊落的美学风貌,一种劲气弥满、雄强刚健的力度美。这种美学风貌超越了个人的悲欢得失,展现出一种豪迈、阔大的胸襟和气度。到了唐代,陈子昂明确提出要弘扬“汉魏风骨”,其《登幽州台歌》被视为建安风骨的承继。中国文学史家林庚认为,盛唐气象的核心在于诗歌中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气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核心范畴。辽宁大学涂光社教授认为,“气厚”表现在美学上,指事业或主体精神底气充实宏大、根基稳固,积蓄着健康浑厚的向上之势。《二十四诗品》多次描述这种厚重勃发的气:“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皆以不同方式诠释雄浑。集中体现阳刚之美的是唐代边塞诗,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壮阔意象与悲壮情怀展现雄大、刚健的慷慨之气。书法上,张旭、怀素草书的狂放不羁,均以线条的力量体现雄健之美。文天祥的《正气歌》更是中华民族至大至刚精神的最佳写照。

其次论“浑”。郭绍虞提出:“浑,全也,浑成自然也。”这主要源自道家的“大”。老子认为,道是天下之母,是万事万物的泉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家的“大”强调一种浑然天成、不可分割、不可名相的状态。曹顺庆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无限永恒浑成整一的,因而“大音”“大象”也是如此。“大音”“大象”能统摄万物,包容一切貌象声色。这种“大”并非来源于伦理道德修养,而是与宇宙的本体——“道”密切相关。《二十四诗品》中的“返虚入浑”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清代杨廷芝说:“元气未分曰浑。”《庄子·应帝王》中通过“浑沌”的故事说明,道是一种精神体验的浑然一体的境界,不能用知识概念的方式去分析。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思想。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僧肇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美学上,《雄浑》品所言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豪放》品所言的“真力弥满,万象在旁”,都是一种大而全、浑然一体的境界。庄子说:“同乃虚,虚乃大。”这种同于宇宙原始状态的空虚,显然是广阔而包容无限的。因为虚,所以能包容无限,所以能得浑然大全。苏轼认为,“空故纳万境”,因为虚空,所以能生成万物,包容万境。正如老子所言,“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味着道虽然广大无边、周流不息,但最终会返回本原。落实到审美上,这是一种内外合一、虚实合一、远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中国美学极具民族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南宋诗论家严羽在论唐宋诗的区别时指出,“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苏轼、黄庭坚的诗,如同米芾的书法,虽有雄健,却无颜真卿的浑厚。雄浑是雄之峥嵘外露与浑之内敛圆融的合一。这种境界并非通过外向的知识探求,而是通过内在心灵的超越来实现的。这就是《雄浑》品所说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雄”是挺立不屈、劲健刚强的超越,“浑”是内外合一、相即相融的浑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被称为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始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雄;终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浑。清代陈廷焯认为苏轼词的优点在于“气体之高”,辛弃疾词则胜在“魄力之大”。王国维则认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这都是对雄浑的一种表述。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美学传入中国,其中“崇高”(Sublime)这一范畴也被引入。然而,学术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缺少崇高美。在笔者看来,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实际上,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雄浑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崇高之美。王国维在会通中西的基础上返本开新,以“宏壮”对应“崇高”,对传统雄浑之美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西方美学中的崇高,通常强调对巨大力量或无限事物的敬畏,体现为一种超越人类经验的宏大与威严。相比之下,中国美学的雄浑则更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雄浑之美并不脱离人与自然的共鸣,而是通过虚静、空灵的意境,将雄浑转化为一种内敛的精神境界。这种美学追求并非简单地表现外在的宏大,而是通过内在的超越性,实现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统一。因此,中国美学并非缺少崇高美,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雄浑之美——来表达对宏大与超越的追求。这种美学追求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也为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涵。

作者:李昌舒(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7日 15版)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0016.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5年4月7日 下午7:18
下一篇 2025年4月7日 下午7:21

相关推荐

  • 工作人员从鹈鹕嘴里掏出同事 网友:胡口夺食

      据新界,8月28日(采访日期),陕西西安。男子带家人在主题乐园游玩,碰到鹈鹕正在大口吃“同事”。   当事人称看到这一幕后我们就立马通知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追着鹈鹕,硬生生从鹈鹕嘴里把鸽子“同事”给掏了出来。工作人员称它经常吃“同事”。   网友评论:   吃同事,鹈鹕精神状态超前 …

    2024年8月29日
    22600
  • 国庆南京一酒店价格涨数十倍?谣言 官方核查证伪

    近日,有网络帖文提及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在国庆期间的住宿费用高达7万余元,与平日相比涨价40倍,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对此,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调查。该酒店坐落于新街口地区的德基广场二期,作为一家知名的五星级豪华酒店,其住宿定价一直备受瞩目。 调查结果显示,所指的78899元每晚高价实际上是酒店内一间面积达245平方米的卡尔顿套房的标价,这一价格在国庆…

    2024年10月6日
    22200
  • 博鳌亚洲论坛︱李家超出席开幕大会,对丁薛祥演讲感鼓舞,称香港会进一步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天( 27日 )早上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发表主旨演讲,提到国家主席习近平10年前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建设成绩斐然。而面对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丁薛祥就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在增进信任中加强团结合作、在开放融通中推动经济全球化、在互利共赢…

    2025年3月27日
    2600
  • 男子为讹钱将女儿抛向货车致身亡 已被执行死刑

      近日,盖有贵州省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章的一纸布告再次引起网民热议,揭开了一起发生在六盘水大河镇惨无人道的刑事案件。   2023年1月,六盘水木果镇村民王长保心生恶念,为讹钱将3岁亲生女儿抛向大货车,致女童被货车碾压身亡,该男子日前已被执行死刑。   虎毒尚且不食子,王长保为何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他有着怎样的家庭生活环境?在村民眼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

    2024年10月21日
    21200
  • 民警突袭菜市场5分钟“偷”走数个手机 沉浸式宣传防盗知识

      12月19日,湖北襄阳。民警“突袭”菜市场,5分钟“偷走”数个手机,沉浸式宣传防盗知识。警方提醒:出门一定要小心提防,谨防诈骗!   网友:挺好的,人教人记不住,事教人一次就记住。 原标题:民警突袭菜市场5分钟偷走数个手机 以上就是【民警突袭菜市场5分钟“偷”走数个手机 沉浸式宣传防盗知识】相关内容,更多资…

    2024年12月22日
    8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