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后,美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政策发生“急转弯”,从拜登时期的坚定援乌抗俄,急速转为直接与俄罗斯进行双边谈判寻求实现“和平”,并在起初将乌克兰和欧洲国家排除在和平谈判之外。2月18日,美俄代表团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第一次会谈,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两国最高级别的外交接触。根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谈后所讲,此次会谈共达成三项原则性共识,包括恢复各自驻对方大使馆的人员编制、组建乌克兰危机和谈的高级别团队、探索建立更密切的双边合作关系。
与美俄关系回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与乌克兰和欧洲盟友的关系出现重大裂痕。美国副总统万斯2月14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激起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2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与特朗普的会面因公开爆发争吵不欢而散,美乌关键矿产合作协议未能签成。随后,美国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在这种高度复杂且动荡的国际形势下,泽连斯基抛出了“新北约”概念,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乌克兰对自身国家安全利益以及未来欧洲安全架构的设想。尽管这一设想能否最终被各方所接受仍是个未知数,但在当前乌克兰局势整体上趋近和平目标的大背景下,有其独特价值,为打破东欧安全困境提供了一种备选方案和思路。
“新北约”设想的主要内容
2月15日,泽连斯基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演讲时公开宣称,如果乌克兰无法加入北约,那么就需要一支150万士兵的军队以对俄形成威慑。这些部队来自哪个国家并不重要,但维持该部队需要西方支持,“如果乌克兰不被北约接纳,那就在乌克兰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北约”。白宫吵架事件发生后,泽连斯基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专访时,几乎一字不差地重复了这句话。2月23日,泽连斯基在基辅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再次重申了“新北约”主张。
事实上,在2月11日《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专访中,泽连斯基已向国际社会系统介绍了“新北约”的内容。
一是表明乌克兰希望通过自己出人、欧美出钱出装备出资源的方式,自行构建永久安全保障。泽连斯基说,如果乌克兰无法成为北约成员国,“那就意味着乌克兰将在自己的领土上打造出一个北约。所以我们需要一支与俄罗斯当下同样庞大的军队。而为了这一切,我们需要武器和资金”,这些将由美欧共同向乌克兰提供。泽连斯基称,欧洲可以向乌克兰提供资金,而美国可以提供“某些特定类型的武器”,其中包括远程导弹和“爱国者”防空系统。
二是坚持拥有强大的乌克兰武装,通过推动“新北约”设想保持和增强自身军事能力。泽连斯基强调,“我们不需要世界上的任何军队。我们需要自己的军队,但我们必须将其规模扩大一倍,与俄罗斯军队处于同一水平”。泽连斯基提出“新北约”构想,也是对一些国家提出的乌克兰“非军事化”设想的强硬拒绝。
三是划出“新北约”的地理范围,强化欧洲安全由欧洲国家主导的理念。按照泽连斯基的说法,欧洲国家将团结起来,自行负责地区安全。他认为,“现在不能排除美国会在威胁欧洲的问题上对欧洲说不的可能性。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都谈到欧洲需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时机已经来临,必须建立欧洲武装力量”。泽连斯基还呼吁,欧洲国家团结起来,在乌克兰东部边境、白俄罗斯东部边境、波罗的海国家东部边境和芬兰东部边境,打造一条稳固的安全防线。处于战时状态的乌克兰目前拥有80万人组成的现役部队,如其多数能在未来和平谈判中得到保全,将构成泽连斯基设想的“新北约”的主体,加之“友邦国家”派出的维和部队,可能会有一支“百万部队”在安全防线西侧与俄罗斯对峙,这也是英、法等欧洲国家正在推动的方向。
泽连斯基提出“新北约”的战略动因
“新北约”是泽连斯基在乌克兰始终难以获得北约成员国身份后,提出的一项旨在以集体防御方式,确保乌克兰未来国家安全的“B方案”。
北约在2024年7月初的华盛顿峰会公报中,明确宣示“乌克兰的未来在北约”,乌克兰“入约”也得到一些北约成员国的公开支持,英国更是在今年1月与乌克兰签署的《英乌百年伙伴关系协议》中就支持乌克兰未来加入北约作出承诺,英国首相斯塔默还在2月14日与泽连斯基的通话中安抚他说,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仍是英国的政策,“乌克兰正走在加入北约的不可逆道路上”。泽连斯基甚至在特朗普急剧调整应对乌克兰问题的政策后,几次表示愿意用辞去总统职务为条件,为乌克兰换取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尽管如此,由于北约吸纳新成员需要基于“全体一致”原则进行集体投票,即使是作为北约“指挥棒”的美国也很难完全左右投票结果,此前瑞典“入约”就曾因遭遇土耳其和匈牙利反对,搁置一年有余。从当前形势来看,现阶段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已不存在。特朗普在2月底曾表示乌克兰应该“忘掉加入北约”,北约秘书长吕特在3月14日也公开表示,在当前美国和俄罗斯努力解决俄乌冲突的过程中,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件事是不会被考虑的。
泽连斯基提出“新北约”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上述困境的回应,最根本的战略意图是给乌克兰争取长期的制度性安全保障,避免乌克兰在和平进程中被边缘化。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背刺态度,使乌克兰的“不安全感”迅速攀升,促其以“主动出击”方式提出符合自身安全利益需求的方案,通过议程创设保持对和平进程的参与,维护对东欧安全形势的重要话语权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新北约”的内容也折射出乌克兰政府希冀借当前美欧政策分歧,充分利用欧洲国家还未在援乌抗俄问题上向美国妥协的“机会窗口”,以一个既能有效回应欧洲国家对俄安全担忧,又符合欧盟组织及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增进欧洲“战略自主”的现实需求,同时还可为乌克兰提供有力安全保护的机制性构想,鼓动和拉拢欧洲国家继续提供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增加乌克兰在未来和平进程中的谈判筹码和底气。
“新北约”的前景
受自身国力的有限性、特朗普政府的压制,以及欧盟和欧洲国家经济韧性、内部分歧等多重因素制约,乌克兰难以在未来和平进程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目前所做的主要还是用各种主张和行动对冲美俄单独媾和造成的冲击,遑论对后危机时代欧洲安全秩序重建的塑造。因此,乌克兰政府推动“新北约”落地势必面临巨大阻力,该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欧美俄三方接受,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甚至不排除其最终沦为乌克兰政府的“独角戏”。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努力压缩在欧洲的战略资源投入。如果接受“新北约”方案,短期来看将对俄罗斯构成强刺激,不利于美俄旨在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后续谈判,中长期则会造成美国持续背负保障乌克兰安全的义务,这显然与特朗普政府的基本方针相悖。
对俄罗斯而言,“新北约”的成型意味着其西部(乌克兰—白俄罗斯一线)和西北部(波罗的海地区)的战略空间将受到极限压缩,这显然是其无法容忍和接受的。
对欧洲国家来说,类似“新北约”的设想尽管有利于降低俄罗斯带来的安全风险,但将使欧洲长期背负额外的经济负担,同时大幅增加与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的风险,并不完全符合其利益。
不可否认,“新北约”方案也有其独特价值。一方面,“新北约”在一定程度上为棘手的欧洲战后秩序安排提供了思路和方案,形成一种在乌克兰加入北约和彻底进行“非军事化”改造之间的折衷选择,或许可以影响美欧俄三方共商后危机时代欧洲安全秩序安排的进程,推动各方安全利益关切逐步靠拢。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东欧国家普遍对俄罗斯感到恐惧,波兰、捷克和波罗的海三国在冷战后相继加入北约,寻求借助跨大西洋联盟的集体力量,对俄实施有效威慑和制衡。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表明,一个完全排除俄罗斯的地区安全体系无法解决东欧安全困境,还会因俄罗斯遭受地缘政治挤压和包围,增大国际冲突爆发的风险。尽管泽连斯基版本的“新北约”仍试图将俄排除在外,但也有意淡化“集团化对抗”的色彩,随着俄美、俄欧关系的逐步缓和,不排除有可能在该方案基础上修订形成一个将俄罗斯吸纳其中的新方案,为妥善解决东欧安全困境带来转机。
徐若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25年第7期。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