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强: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其中一个关键点便是遵循市场规律做好“放”与“服”的精准把握,努力寻求“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黄金结合点,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在营商环境微生态营造、企业创业生态环境构建以及政府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制度创新的精准护航,形成“政府赋能—生态共生—人才激活”的底层逻辑,构建“耐心资本+硬核科技”的成长闭环,催生更多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与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系统观念,形成政府和市场高效协同配置资源的合力。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政府作用具有主动性,市场作用具有自发性。政府需找准自己与市场的边界,市场能做的事情,政府坚决不插手,在自身职责领域更好发挥作用。政府在防止错位缺位的同时,应将“有为”体现在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生态的营造放在重要位置,以独特的政策保障与市场活力组合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为创新主体链接优势要素,切实降低企业在政府沟通、事务办理方面的时间成本,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阳光雨露般的服务环境和全方位全过程的政策支持;将“不为”体现在尊重文化传承、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的创新热情和自主决策等方面。

做好制度成本减法与创新激励加法,为创新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创新驱动时代的区域竞争,关键在于创造出一个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发人才的创新生态系统。在此情况下,政府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而是创新生态的培育者和服务者,通过构建高效、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势能和竞争力的提升。政府需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将制度设计聚焦于降低要素流动阻力,努力构建“低摩擦创新生态”;秉持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通过政策、产业、人才、企业与空间的深度协同,将“看不见的生态”转化为“看得见的机会”,让更多科创“新物种”破土而出。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充分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所谓“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即政府不对企业创新的内部事务进行过度干预,而是尊重企业的自主决策和创新路径,给予企业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索;不试图主导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的运营管理,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助力打通产学研转化链路等方面,通过制定长期、连贯的创新政策,既为企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环境,激发企业家活力和创新精神,又通过制度性突破加速技术转化。与此同时,持续积极探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聚焦企业需求和干部顾虑,推动政商交往有规可依、有度可量,从加强政企良性互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规范政商交往高频事项,保障公职人员光明正大与企业打交道,围绕“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打好主动服务牌,让亲清政商关系更加普惠可感。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优化政府财政资源配置。在构建创新生态过程中,重点是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精准化适配的支持创新创业的财政资金支持体系。以杭州为例,对创业初期企业提供“雪中送炭”式无偿资助,如创业空间房租补贴和各类人才计划支持;对创业过程中的“接力”式资助则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尖兵”计划、研发投入补助、发明专利产业化补助等多层次政策体系持续“输血”企业,并通过成长期创投基金“助力腾飞”式帮扶、主导组建基金集群,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通过打造“一站式”惠企政策服务平台亲清在线,实现“申报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兑现秒到账”的政策直达。

积极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注入不竭动力。夯实“高校输血—科研转化—产业反哺”生态,鼓励企业专注垂直领域、抓住技术浪潮,将有限资源聚焦于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同时,主动融入城市创新网络,借力高校、重点实验室等资源补足短板,让技术创新不止于实验室,更走向市场。通过梯度化的空间布局,匹配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并融入开放实验室、共享协作区等功能,让物理空间成为人才跨界碰撞、创意自由流动的催化剂。依托域内知名院校以及科创走廊、国家高新区等高水平科创平台和载体,集聚众多创新工坊和初创企业,促进产学研创一体聚合成链、碰撞裂变,让创新要素充分汇集,为企业提供丰富资源和有力技术支持。

鼓励试错与迭代,注重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以“技术开源”和“场景多元”双螺旋发展机制,“用开源的技术、复杂的场景倒逼技术创新”,实现“AI+产业技术跨界+新兴产业培育”,加大产品迭代速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全社会打造质优的创新治理结构,孕育质优创新生态。在创新中打破常规、突破桎梏,重塑科技创业创新梯队。科技政策从支持后端的产业化、前端的科研,到重点支持中端的科技创业、系列创业、数智创业、前沿技术创业等创业模式与创业行为,建立“科技领先创业—科技领跑企业—科技领航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在一般高技术产业领域,注重以科技创业带动企业试错、技术试错、产品试错、产业试错的“试错”机制;在数字科技领域,注重系列创业产生的“涌现”机制,促进创业试错与创新涌现。

关注城市适青化发展环境,培育青年科技创业创新。构建开放的职业发展空间,营造低成本创业、高价值成长环境,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以创新企业吸引力、创新平台承载力、高校院所供给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地、青年创业首选地、青年科技创业创新创意人才栖息地,让不同特质的人才都能找到扎根土壤。通过构建“工程师友好型城市”,推出目录认定、授权认定、专才认定和行业评判、市场评价、社会评议的“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评价模式,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注重市场对人才能力、实绩和价值的认可度,打造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0285.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5:46
下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下午5:46

相关推荐

  • 刘海燕:从“土腔”里做出大学问——记语言学家李如龙

    学人小传 李如龙,1936年生,福建南安人。语言学家。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2006年在厦大中文系退休。曾任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主要着作有《方言与音韵论集》《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福建县市方言志12种》《汉语特征研究》《福建方言与文化》《汉语地名学论纲》《闽方言文存》及《…

    2025年3月4日
    5200
  • 王甜甜:晚明“三苏”古文的评点批评

    在晚明社会,推崇唐宋文的复古思潮持续兴盛,“三苏”古文以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写作技法的典范性和个性风格的独特性等特点常被视作指导士子写作的范文,是经常被时人编选和评点的古文经典。评点批评常附在“三苏”古文选本中,以汇集众多名公阅读品鉴“三苏”古文典范的实践,凸显了“三苏”选文的示范意义。因此,评点批评成为晚明“三苏”古文评点者重要的阅读实践,也是彰显“三苏”古…

    2025年4月14日
    1400
  • 财政预算案2025︱种子基金620亿元、防疫基金150亿元盈余“回拨库房”

    【财政预算案2025/基金/财赤/种子基金】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今日(26日)发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政府现时有42个在政府帐目外为特定目的设立基金,总结余近1,800亿元。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政府现时有42个在政府帐目外为特定目的设立基金,总结余近1800亿元。 6个政府账目外种子基金回拨约620亿 为使政府更灵活及有效运用资源,陈茂波表示,已检…

    2025年2月26日
    7000
  • 港信托公司CEO涉诈骗5亿美金被入禀追赔偿,币圈“一哥”孙宇晨借钱防稳定币爆煲

    持有稳定币TrueUSD(TUSD)的投资公司Techteryx Ltd.于上月底入禀香港高等法院,指控香港数位资产托管机构First Digital Trust(FDT)行政总裁卓君强,以及一名新加坡持牌基金管理人YAI SUKONTHABHUND,涉嫌与多家公司共同串谋,以欺诈方式骗取原告及公众超过5亿美元、折合约39亿港元的信托存款,以及追讨赔偿。刚登…

    2025年4月3日
    3400
  • 巫新华:昆仑文化的内涵、传承与价值

      昆仑,是一个复合文化概念,核心词义为“天”,核心功能是“通天”。昆仑形态,包括沟通天地的祭坛(天坛)、明堂等类型人工建筑以及通天之神山。 早期,自然昆仑是中华大地各地最大山脉或山峰,尤其是王朝最为重视的山脉,比如汉南山(今秦岭),仅以通天之山而言,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可谓无处不昆仑。人工昆仑,则应该是王朝所在,即国家政治中心都城与通天设施。都城本身就应该是…

    2025年3月30日
    3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