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中国以外贸易伙伴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但即时上调对中国加征的关税至125%。学者及工业总会皆认为,现时在中美贸易战下,香港出口商若直接将货物输往美国“已无得做”,必须另谋出路,又建议分散投资减低风险。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10日)在电台节目表示,面对美国加征高关税,现时港商陷入两难局面,最大挑战是若继续在中国生产,应否继续出货,美国的买家又会不会取消订单,若出货又怕收不到货,面对的风险很大,而美国的买家亦反应不到、不知怎样做。
出入口商多持观望及等待态度
他指,现时有不少会员已陆续都收到美国客户的要求,在政策不确定情况下,不要太快出货,甚至询问可否取消订单。庄子雄称,现在这个关税下“已经去到大家没可能做生意”,并形容美方非常不理性,面对太多不确定性,出入口商多持观望及等待态度。
庄子雄又称,港商面对另一个大问题,是已经买料做货,但又无法向客户收钱,即使货物运到美国,亦担心对方不会支付金钱,尤其对中小企的资金周转压力很大。他指在这关键时刻,政府的支持如“还息不还本”等措施很重要。
麦萃才:美方是想与中方脱勾断链
浸会大学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在同一节目表示,关税加至125%,简单来说中美已经不能贸易,等于已经“无生意做”,他相信美方是想与中方脱勾断链,除非未来双方有对话,否则企业不应再存有特别幻想,应该专注发展其他市场,另谋出路,如拓展东盟或一带一路沿线新市场,以减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他又称,面对美国加征关税,不同国家都会有不同的策略,一些细小或者开放型的国家,大部分用妥协办法,但一些较大国家或地区,例如加拿大和欧盟,则立即作出反制。至于港商应对方面,他建议要分散投资在不同地方,特别是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顺差越少,可能情况越有利,其中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未来增加关税机会较少的地方、运输效率较好的地方,以转移生产点,又或直接在内地生产,将零部件或中介品输出。
麦萃才提醒,在中美关税战下,金融市场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动荡,投资者要小心,尤其是在这段时间,市场会有波动,亦可能会影响货币的流通,会导致不同国家的汇率波动,投资回报亦可能受到影响。
林健锋:厂家已“食无可食” 货品囤积堵塞现金流
行会成员、商界立法会议员林健锋在商台节目表示,近期美国的“疯狂关税政策”是明显的霸凌行为,目前状况下厂家“已经冇得做,可以讲係食无可食”,一些已生产的货品囤积在仓库,客人一日不落货,一日都不会“找数”,但租金、人工、物料成本、强积金等要照供,同时要还银行贷款,现金流被堵塞,情况非常恶劣。他近日与金融局会面,得知银行方面承诺现时周转困难时期,可以提供多些还款上的弹性,“叫做瞓得著,唔係即时call loan”,也感谢政府从中协助,但长远来说都是“惨惨惨”。
至于取消订单则是另一个问题,因应近期状况,许多订了货的美国进口商都要求取消,令厂商大失预算,形容“美国啲入口商都係一样咁无良”。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