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 贾豫政:科技伦理视域下DeepSeek的学术风险及其防范

 

近期,人们对DeepSeek(深度求索)的热议揭示了人机关系的复杂性,也凸显了在AI领域嵌入科技伦理的必要性。科技伦理是开展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科技伦理的视野来辩证地思考人机关系、人机宿命,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DeepSeek的内在潜质

DeepSeek是由我国一家科技创新公司独立构建的AI系统,具有强大的模型推理能力。它革新了当前AI领域的开发路径,采取了软硬件一体的优化和创新,可多层面实现加速计算、提高硬件利用效率,有效节省了计算资源。它扩大了AI的普及面,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的使用率。它可直接面向用户或开发者提供智能对话、文本生成、语义理解、计算推理、代码生成补全等应用场景,支持联网搜索与深度思考两种模式。它帮助用户将AI技术融入日常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培养用户的整合力和判断力,具有明显的“机智过人”潜质。

DeepSeek的误用和滥用

AI的快速发展与强大功能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助长了人们的“机巧之心”,出现了技术被误用和滥用的情况,涉及隐私侵犯、算法歧视、科研不端、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根据DeepSeek当前具有的功能,科研不端问题将是其引发的重要伦理挑战之一。

一是滋生学术造假。DeepSeek能够实时从网络数据库筛选并整合可供参考的资料。然而,这一手段的应用潜藏着一定的学术风险。首先,网络数据库的文献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完全保证其准确性。但DeepSeek仍会基于算法持续输出其认定的“客观材料”,自动生成一篇论文。即使缺乏学术训练和理论知识的人也能借助它撰写“学术论文”。在DeepSeek生成论文的过程中,操作者仅需提供主题与目的,其余环节由系统自主完成。这不仅剥夺了研究者的自主性和批判性,还会危及科学研究的底层逻辑,即通过人类持续的智力劳动去推动知识创新。其次,DeepSeek在处理文献时可能存在断章取义或片面解读的情况。若生成的文本被广泛传播,将为后续学术研究埋下隐患。最后,部分研究者可能会过度依赖AI手段,甚至将其用于对已有研究的复制加工或篡改研究数据,而非真正意义的学术创新。这不仅会弱化学术研究的原创性,还会进一步加剧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学术诚信。

二是引发学术不公。在AI环境下,如何评定论文作者的真实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科研人员利用DeepSeek生成论文,提供的是AI产物,就增加了科研成果创新审查的难度。这种现象将破坏公平的学术生态,有可能会使那些埋头苦干、孜孜以求的科研人员受到不公正对待,影响学术界的良性竞争。由DeepSeek生成的“论文”往往缺乏真正的创新性,其科学价值令人生疑。假如出现一批过度依赖AI进行赋能的人员,则“机写论文”会大量涌现。如果不对DeepSeek等AI技术的使用进行严格规范,“AI赋能式科研”不仅会侵蚀学术研究的核心价值,破坏学术生态,也会对科技伦理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三是署名权的困惑。署名权是学术共同体出于学术成果保护而形成的共识,往往会根据研究人员的贡献度进行划分。DeepSeek等AI的本质是工具而非科研主体,其生成的论文面临着划分困境。我国《着作权法》明确规定,着作权人需为“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且需对作品的独创性负责。AI既无法主张权利,也不能承担剽窃、数据侵权等责任,导致其生成文本的权责归属陷入真空。目前,学术界大致有两种主张:一是主张将署名权归属人工智能开发公司,因为生成论文的算法逻辑与训练数据均由大语言模型所控制;二是主张坚持传统署名规则,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必须对成果的学术价值与伦理合规性负责。因此,由AI生成的内容缺乏追责对象,应视为“无主作品”或标注为某种技术产物。

DeepSeek的规约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进而“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为规避AI可能引发的学术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我国已经开始注重对AI科技伦理风险的治理,可依据《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科技伦理原则、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等。针对AI应用的潜在风险,政府有责任维护其良性发展秩序,制定AI发展规划和风险应对措施。要将AI的算法规则、应用范围、社会风险等纳入法治监管体系,及时出台监管规则和实施细则。在鼓励和支持AI技术发展的同时,超前研判并防范AI应用的风险。

强化科技伦理审查。虽然各类生成式AI模型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作体系,但其存在的根本意义是要为社会发展和人类需求服务,它们只是赋能人类的工具和手段。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负责任地使用AI成果。目前,对AI的伦理治理要遵循安全性、公益性、公平性、问责性等基本原则。面对人机边界日益模糊的现状,应力争实现“人机协同”与“以人为尊”的价值范式。针对AI发展背景下的科研成果认定、人才评价、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等问题,建议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制度,让“人工”与“智能”并行不悖地发展。既能发挥AI技术的数据挖掘与处理优势,又能充分发挥人的理性思维优势。

强化人的主体地位。尽管AI会越来越强大,在一时一地超越一些人,但不会在更大的空间更长的时间超越所有人。AI本身毕竟是现代人类社会科技文明的产物,是人脑的产物。人终归有人的用处,我们要坚信人的主体地位,坚信“机不如人”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如果人类社会要创造更加辉煌的科技文明乃至任何其他文明,仍需要有一批兼具责任、智慧、勇气和耐心的学人去竭尽智力而为之。正如俄国学者赫尔岑所指出的:“科学不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诚然,在科学上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他获致的方法的,热情也罢,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去渴求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进一步说,幸福都是人奋斗出来的,而不是AI直接带来的。

总之,为加快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培养自觉的科技伦理意识,落实伦理先行原则,强化科技伦理治理。我们要积极应对包括DeepSeek在内的AI科技风险的挑战,充分发挥AI的助手优势,防范和化解其可能的学术风险,塑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智能生活图景。

作者:刘科(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贾豫政(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2166.html

(0)
rmltwz的头像rmltwz
上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下午7:29
下一篇 2025年4月15日 下午7:30

相关推荐

  • 口岸爆炸案│控方展示Tg群组记录,指被告杨怡斯疑建议引爆炸弹前用喇叭播放“黑警中肺炎,全家玩X完”

    8男女涉2020年初口岸爆炸案,今于高等法院踏入第64天审讯。控方今展示涉案Telegram群组记录,怀疑属于被告杨怡斯的帐户向群组发送将军澳尚德停车场的相片,及疑提议引爆炸弹前、用喇叭播放“黑警中肺炎 全家玩X完”;控方开案陈词指,涉案群组成员疑计划在当年3月于将军澳放置炸弹。辩方盘问调查本案的侦缉警长时,质疑警长无法肯定闭路电视拍摄到的女子是杨怡斯。警长…

    2025年3月5日
    4700
  • 呼和浩特召回部分学生装 绳带过长存隐患

    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近日委托浙江省轻工业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市场上流通的学生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宁宁服装加工部生产的仕司奇牌学生装腰间绳带偏长,不符合国家标准,目前正在积极召回。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宁宁服装加工部已向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8月15日至2024…

    2024年11月12日
    16100
  • 北京地铁新版线路图来了,3号线、12号线亮相!

      轨道交通3号线(东四十条站—东坝北站段)、12号线(四季青桥站—东坝北站段)即将通车。   轨道交通3号线(东四十条站-东坝北站段)途经东城区、朝阳区,全长约15.7公里,设站10座。线路衔接了大型体育场馆、综合交通枢纽和重点功能区,将有效补充中心城区东北部轨道交通服务。   12号线(四季青桥站—东坝北站段)途经海淀…

    2024年12月7日
    12900
  • 港台获赠播《熊猫奇遇记》,被誉为“国宝纪录片新标杆”,4月首播

    香港电台获四川广播电视台及北京广播电视台赠播《熊猫奇遇记》。港台今日(17日)参与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主办的国际传播论坛,合作项目发布仪式在论坛期间举行。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局长李晓骏、广播处长关婉仪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导演郭洪泷出席发布仪式。 ▲四川省广电局局长李晓骏(中)及广播处长关婉仪(右)出席《熊猫奇遇记》在港发布仪式。 4月在港台电…

    2025年3月17日
    5100
  • 男子辗轧妻子被诉过失致人死亡罪 两次休庭后,一审将再开庭

    武汉市一名女子干婷(化名)因遭丈夫张某碾压拖拽致死的案件有了最新进展。10月22日晚,死者父亲干先生告诉记者,案件将于11月1日在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进行第三次一审开庭。记者从法院的传票中获悉,该案案由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开庭时间定于11月1日上午8点半。 干先生表示:“今天我们接到了法院的传票,通知11月1日开庭。这已经是第三次一审开庭,之前的两次庭审都…

    2024年10月23日
    21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