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挚亲伤痛,易使青年人行偏走歪。16岁的Carmen(化名)在一年前遭遇丧母之痛,如同在成长路上陷入迷雾,更一度有轻生念头。 幸经学校社工转介下,成为赛马会“挚伴行”基金计划首批受惠者,不但每月获基金资助发展音乐兴趣,更有由社工担任的“轨迹发展经理”一路同行。 Carmen自言,自身个性“爱被赞”,社工也能顺应其特性,“常常先称赞我”。 她亦分外感激伤痛时刻中,社工给予的扶持,伤心时就算说一百句话,都未必及得上有人坐在旁边,陪伴及聆听。
▲(左起)轨迹发展经理林善如、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应凤秀、赛马会“挚伴行”基金顾问陈慕宁、赛马会“挚伴行”基金项目经理及轨迹发展经理林映丽。
初次面对传媒,身穿校服的Carmen表现落落大方,开朗且健谈,难以想像她小小年纪已经历丧亲之苦。 她忆述,去年5月获学校社工转介至圣公会福利协会安宁服务支持,“与社工林善如初次见面时,我已预告自己可能失控,但她对我说,没事,你可以随时哭”。 在对方长期的陪伴下,Carmen亦敞开心扉,敢在人前放胆哭泣,“有人在身边陪伴,就算不说什么,甚至只是问一句‘你OK吗?’,已可令我哭出来…… 哭到现在就没事了“。
适逢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去年拨款1.38亿港元,成立赛马会“挚伴行”基金,并由圣公会福利协会协助营运的契机,Carmen亦成为首批受惠者,每月可获2000港元资助,让出身基层的她能持续上结他班及唱歌班,并继续由林善如出任轨迹发展经理跟进5年。
说到二人如今关系,Carmen笑言是“亦师亦友”,林善如坦言虽然不能取代血亲的位置,但可担任青少年的“领航员”,“似是为掌陀的船长提供资讯及分析建议,陪伴青少年经历船上的风浪,5年后他们便可继续驾驶自己这艘船”。
Carmen补充,现常与林善如分享学习上的烦恼,“某些科目怎样努力也考不到高分,有时都会感到焦虑。 而林善如知道我喜欢被人赞,故会先赞我,我的心情就会变好“。
先导计划已有18个案受惠
另一轨迹发展经理林映丽分享,与青少年相处时,要学会尊重对方声音,“当我们过于强势,俨如老师或智者时,反而令青少年不愿分享心中矛盾的想法”。
Carmen的情况亦非孤例。 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单在2021年全港便有逾8000名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与丧偶的家长同住,当中大部分人来自基层。
赛马会“挚伴行”基金顾问陈慕宁指,计划便为丧亲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善别辅导、成长支持等一站式服务,并委托理大培训社工担任轨迹发展经理,跟进相关个案5年,共同订立个人发展计划,且会每月资助2000元助其发展兴趣和目标,料可惠及千人。
她指上月推出先导计划后,已有18个案受惠,期望为受惠者提供“好的因素”,引导他们正向发展,甚至成为社区中的倡导者,协助公众理解丧亲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
基金冀做到“真挚关心”
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应凤秀则形容,基金冀做到“真挚的关心和关系”,以陪伴孩子向前行。 她透露,赛马会紧急援助基金在2023年的援助个案中,有近2成受助家庭中有18岁或以下的孩子正经历丧亲问题,惟现有服务多属即时危机介入,鲜有跟进孩子日后发展,故“挚伴行”便因应此缺口而生,“很小的微调,可能成就很大的改善”。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