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关税壁垒下,“零关税”优势或为香港带来转机。《星岛》访问不同港商,他们表示关税战虽然为业务带来不明朗前景,但认同“零关税”是香港优势。有珠宝业人士指,当世界各地加关税,而香港维持零关税,不排除会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世界珠宝集散地的地位,“因为香港会变成世上唯一平台,可用较低税率买到好东西”。有港商表示,部分原本销向美国的玩具、手表、眼镜等货品,或降价留港销售,“执平货”潮下可惠及旅游与零售业。
翻查政府统计处资料,香港去年从美国进口约2,061亿港元货品,包括约301.6亿元电话机;约137.6亿元首饰及其部件;约137亿元其他电子集成电路;约131.1亿元油画、图画及粉画等。值得留意的是,香港从美国进口的十大货品中,亦包括非工业用未镶嵌的“钻石”和“首饰及其部件”,货值达约158.3亿元和约137.6亿元;以及非货币,未锻造或半制成状或成粉状的“黄金”,货值达约47.9亿元。
香港珠宝制造业厂商会荣誉主席冼兆球表示,香港每年4个珠宝展览会是国际珠宝业的盛事和平台,加上法制及治安良好,没有消费税及外汇管制,亦是世上极少数对进口珠宝、黄金、钻石零征税的地方,一直是世界重要珠宝拍卖中心,“不论成品、原料、半制成品,各种形式都有”。他指,零关税优势在关税战下,或能进一步巩固香港珠宝集散地的地位。惟“关税战下没有赢家”,因势令商品价格飞升,降低消费意欲;加上香港一半以上珠宝出口至美国,港商等同要放弃最大市场,“但要争夺其他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
周生生大中华营运总经理刘克斌表示,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不排除有机遇,但要计算货物运输成本,“会否是商机,有待观察”。他提到,印度是钻石重要加工国,香港亦从印度进口最多钻石,估计从美国进口香港的珠宝首饰多属一些品牌的成品,“出口到香港,有一些交易,或转去其他地方”。
他亦说,香港在珠宝设计、加工、检测等方面有优势,过去不少产品出口至美国。受关税阴霾影响,业界或藉机开拓欧洲、澳洲等具潜力的市场,此消彼长下相关订单或增加,“若真的做到生意,香港商人一定会争取”。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表示,不排除部分港商在内地生产,原本销向美国的玩具、手表、眼镜等货品,或降价留港销售,“如果客人说付不起税,不要货,厂商就要另谋出路”。若数量太多,厂商减价促销,市民或游客有机会“执平货”。
至于内地设厂的港商会否弃用美国原料,免被征多重关税?本身在内地设厂的刘达邦指,要视乎美国原材料成本占售价比例,但有一定难度。他解释,自家工厂所用油漆有三成原材料来自美国,部分没有替代品,“加价四成都要跟美国供应商买,但我们已跟客户签约,不能加价转嫁到客户”;即使部分原材料在内地亦有生产,也需时测试是否适合,“我们跟客人说用美国料,如果转用其他产地,需时解释,看他们能否接受”。
制衣业训练局主席、香港制衣业总商会会长郑文德表示,制衣业用到美国原料和机器机会不多,但美国市场消费力高,关税严重打击制衣业。他预计,即使美国政府换届,利用关税作外交武器的情况只会变本加厉,加上政治不稳、社会体制崩溃等原因,长远美国市场消费力会逐渐收缩,冀关税战让港商“醒觉”,转向发展欧洲、中东、南美洲等市场,“美国人心态越来越偏激,保护主义越来越高。没有了美国,就要找其他国家,这是唯一出路”。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