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餐具及产品的法例去年实施,昨日(22日)实施一周年。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废物管理) 黄智华今早(23日)在电台节目表示,有关措施移风易俗的成效非常颢着,社会、巿民已习惯走塑的模式,近八成顾客不在需要外卖餐具,估计已避免发出6000万套即弃餐具,数字令人鼓舞。他又提到实施有关措施以来,截至4月中为止,仅有122宗个案,其中21间食肆在警告后仍有违规情况,因此发出定额罚款通知。
▲“走塑”一周年,当局认为成效显著。资料图片
▲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废物管理) 黄智华。资料图片
至于第二阶段管制何时实施,黄智华称第二阶段涵盖更多产品,包括外卖的食物容器杯、盖等,因此当局一直与餐饮业界及不同替代品的生产商沟通,了解成熟度、普及性及可负担性,务求在环境保护和业界持续发展之间 取得平衡,并会按实际情况考虑。
业界忧替代餐具有要求 须符安全及密封
他又指,环保署过去两个月听取餐饮业界对第二阶段管制的意见,预计于今年中,与大型餐饮连锁餐厅就下一阶段非塑胶替代品进行场景实验。而当局亦鼓励巿民使用可重用餐具,而亦有业界反映,由于外卖餐具要盛载一些食物液体、汤品,预计有一段时间行走,因此对安全性、密封性有要求,环保署会继续与业界商讨如果达致有关要求。
被问到餐饮市道是否其中一个因素考虑推行第二阶段管制的时间,黄智华指非塑胶替代品的价格已持续下降,相信对业界可以接受。
陈永杰:非塑胶替代品价钱下降 推出第二阶段“走塑”指日可待
绿惜地球助理环境事务经理陈永杰在同一节目表示,首阶段“走塑”的成效值得支持,而下一步要做得更好,则可推行可重用餐具借还服务,或利用按金制甚至鼓励自携餐具可获减价等,从消费者行为上出发,达到“走塑”的风潮。他又相信第二阶段的实施条件较以往充分,因为非塑胶替代品的价格有所下降,推行第二阶段“走塑”指日可待。
陈永杰又提到绿惜地球曾作调查,显示超过70间零售点仍有出售氧化式可分解塑胶,该产品以环保为召来,但实际是遇到含氧情况会分解成微塑胶粒,更会产生难管控的污染,环保署已在去年禁止销售。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4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