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下,一些毕业于东南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博士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在与来自欧美和国内高等学府的毕业生竞争时,常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往往最早被排除在考虑之外。近年来,东南亚博士项目因学费亲民、提供在线课程等便利条件,被视为高性价比的深造路径。然而,随着博士毕业生数量激增,加之某些留学中介将其宣传为“便捷”乃至“水博”,加上部分高校采取的批量引进策略,使得东南亚博士的学术价值受到质疑。
以闫旭为例,这位即将从韩国国立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尽管拥有省级奖项、著作、课题以及两篇顶级期刊论文,却在向国内三十多家院校求职时,未获任何面试邀请。他发现,自己的韩国博士背景似乎成为一种劣势,许多院校对他的学术成就并不感兴趣。更有甚者,某些高校直接表示因政策限制,无法录用东南亚博士,即便他们对候选人的学术成果持肯定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博士不仅涵盖传统意义上的东南亚国家,疫情期间韩国多所大学实施的线上博士教育也使其学位遭受类似评价。一些高校在招聘中明确表达了对东南亚及韩国等地博士的谨慎态度,不仅在引进时设定限制条件,对于在职教师取得此类学位后回国,亦不再提供原有的待遇福利。这反映出对东南亚博士整体质量的担忧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尽管存在误解与偏见,不少东南亚博士强调并非所有人均满足于“轻松毕业”,他们中不乏致力于学术、取得显著研究成果的个体。面对就业市场的冷遇,这些学生正通过增加高质量论文发表等途径,试图打破外界贴上的负面标签,争取公平的评价与机会。
就业前景的严峻,部分源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变动。一方面,部分管理学、艺术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国内外博士生数量持续增长,加剧了求职竞争。加之某些高校过往对在职教师快速提升学历的鼓励政策,使得东南亚博士群体迅速扩大,进一步影响了市场对其学位的认可度。
近期,东南亚博士的形象问题被置于聚光灯下,部分原因可追溯至对某些高校“批量速成博士”引进做法的争议。留学中介的某些宣传策略,如强调“快速毕业”等,也在无意中加剧了外界对东南亚博士学位含金量的负面看法。而今,随着就业压力加大及政策调整,如取消疫情期间对远程学习的特殊认证,东南亚博士的吸引力正逐步减弱,促使学生们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以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佐伊科技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rmltwz,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ltwz.com/shehui/6903.html